然后放下绳索拉我们上来。”
我应了声便将尼龙绳塞进怀里,费了不少劲才爬上那断墙去。待我双脚踩在断墙碎瓦上身子稍微立定时便向墙后一张望,妈的,吓得我连忙蹲下腿来。原来那墙后有一陡峭的斜坡,足有百十来米长,斜坡上杂草丛生,十分险峻,乍一看之下头目晕眩,摔下去非死即伤。但对比眼前形势,这道残墙也不失为一个暂时的避难之所,于是我对众人点了点头,便将他们拉了上来。
那些狐狸看到我们上了断墙,便纷纷围拢过来。
小宋说道:“这回咱们遇到对手了。这群狐狸很有组织xìng和纪律xìng,你们看,它们一蹲一立,一停一动,甚至眨眼摆尾之间都似有一定的规律,这整体看上去很像是古代的作战阵型,恐怕诸葛孔明再世也摆不出这么精妙的阵法。”
经小宋这么一提,我才注意到,原来还真有这么回事,眼前简直就是一个由几百只狐狸组成的迷惑阵法。这些狐狸三三两两组成一小组,然后由这些小组又分八个组成一大组,如此循环往复,相生相克,互为呼应,那阵型乍一看之下似猛虎出山,再一看又如一龙卷风席卷平原,变化多端,无穷无尽。在这狐阵后面还立着一排体型稍大的青面狐狸,这些青面狐狸上体赭黄,xià tǐ雪白,活似一只只斑斑驳驳的猎豹,它们时而张嘴嚎叫,时而竖眉摇头,又时而点头踏地,很显然它们便是这些狐群的队长,负责指挥整个狐群的一举一动。而更让我吃惊的是,在那排青面狐狸中间还坐着一只体型巨大无比且浑身青色皮毛的老狐狸,那青狐狸坐在一个人头骷髅上,一动不动地盯着我们。
小宋说道:“你们看,这些狐狸像人类一样阶层等级分明,坐在骷髅上那只青毛狐狸便是它们的狐王。”
看着这个变幻莫测的狐阵,我忽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险些摔下断墙去。
此时我在迷糊的意识中听到小宋叫道:“大家快闭上眼睛!”
于是我赶忙闭上双眼,脑中那种晕眩的感觉顿时消失殆尽。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脚下的墙体一阵微微的颤动,睁开眼睛来就看到十几只棕红色的狐狸正飞扑上来,但因为跳跃的高度不够,所以身体重重撞到这堵残墙上,直撞得那墙壁上鲜血淋淋。
小宋说,这些狐狸果然狡猾,企图用迷惑阵法将众人迷倒,然后伺机袭击,幸好这断墙够高,否则我们早被它们扑倒咬死了。为了破解狐狸的蛊惑大法,小宋让大家眯着双眼尽量不要去看那双狐狸的眼睛,因为那双狐眼会摄人魂魄,咱们只需低头提防它们跳上来咬到便好了。
第二十四章 狼狈为jiān(1)
更新时间2012-5-17 12:50:19 字数:3555
狐狸又称狸猫,在远古的时候便被人类看做是一种很有灵xìng很通人的动物。关于狐狸的传说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古代著名的《搜神记》、《太平广记》乃至《聊斋志异》,其中不乏传述狐女狐仙的种种离奇故事。以前我看到这类故事多觉得其荒诞不经,如今亲眼见到眼前之狐阵才觉那并非虚言。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其实此类故事很多都有其事实依据的。
狐狸生xìng多疑,且行止谨慎,晋朝郭缘生在《述征记》中说,冬季狐狸过河常听之良久,要冰下无水声然后行。人们摸准了狐狸的这种习xìng,“必俟狐行乃敢渡”,俄罗斯和北欧也流行相同的谚语“狐能行,人亦能行”。
另据一位动物学家说,由于狐狸的巢穴都造在长年不见光线的暗洞,洞内比较潮湿,加之幼子又都出生在冬季,母狐用身体替它们取暖,寸步不离。这期间母狐和幼仔的食物全部由公狐供给,公狐即使自己食不果腹,也绝不让母狐和幼仔受饿。一些有血缘关系又没有生育的母狐,也会自动送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