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福回到浮华观的以后,心志发生了根本转变。他决定要利用三年的时间实现自己从前一生的梦想,然后回李家庄与王兰月践履情花田所立下的约定。所以他积极练功,又三番五次找机会央求昆仑真人教授他盖世武功。
看到李元福这种积极上进的态度,昆仑真人确实有被触动。对李元福从一开始的充耳不闻,变成后来的殷切期望,因为他实实在在看到了李元福在武术上的极大进步。
但是李元福还不满足,他还想学法术,想学和昆仑真人一样的法术。但是却被昆仑真人断然拒绝了,还把他重重地训斥一番。并且罚他在浮华观后山的一个石洞里受戒,面壁思过。不经允许,禁止私自离开石洞。
那天是慧林把李元福送到石洞中,临走之前安慰道:“李师弟,师父一直教导我们知止而行,随遇而安,师弟你不该奢望太多。望师弟你能诚意思过,好自为之吧。”。
慧林走后,李元福站在洞口,不甘心地望向天际。心中回想着昆仑真人的话:“孽障!你如此道心不稳,急功近利。我们乃是出家人,理应不问俗事,戒除凡心,一心向道。像你这般欲望强盛,私欲过旺,怎能修成功果?”,是啊,我本就是俗世凡人,修什么功果呢?唉,也罢!他转回身看着冰冷的石洞,黯然神伤。不过转念又想到:等出洞以后,我就还俗去吧。回到李家庄与兰月耕田种地,养儿育女,岂不是也很美好么?
此后几天里,慧林和来给李元福送饭。每当慧林来送饭的时候,他总会和李元福说上一会儿话,解解李元福的闷儿。今天慧林又来送饭,又跟李元福聊了起来:“李师弟,我曾私下问过师父你何时能重返道观,他说你如能摒除杂念,悟得真我,就是你出洞之日”,李元福答道:“烦你告诉师父我一定诚心悔过”。慧林点点头,想想今日无事,也就不急着走,又跟李元福说起话来:
“师弟,有一事不知你是否有所耳闻?”
李元福不解,问道:“什么事?”
慧林压低声音说:“在浮华观曾经有一位道门的修仙者暂住过一时间。
此人神通广大,法力高强,教会了两位师伯和师父不少法术,由此卧虎山才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师父和师伯他们才决定扩张门厅,招纳门徒。你属于第三批门徒,第一批就是卧虎山的各道观的亲传弟子,第二批是专做道经法事的外事弟子。
据我所知,你们这批人被给予厚望,身负光大卧虎山的使命,责任重大啊”,李元福对此并不感兴趣,只是随声附和。
慧林看出他心不在焉,又继续说到:“当年卧虎山还只是一片荒凉之地,片瓦皆无,据我猜测,你所在的这个洞穴说不定就是当年那位修仙前辈所在过的地方呢,或许留有什么仙术秘籍的也未可知呢”
李元福听到此话顿时心中一阵涌动,心想:若是真能寻得仙术,也免得我此生遗憾了。一时间幻想着自己得到仙术,修炼成仙的样子。当然,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慧林大概是好心想给他制造一个希望吧。
两人又断断续续地说了些闲言碎语,慧林就拎着食盒回道观去了。
洞穴里又剩下李元福一人,听着山风兽叫鸟鸣,好一个恬静安然的所在,可是又是那么寂寥。来到洞穴这几日,李元福思绪烦乱,无暇顾及其他。只是今日心情好了许多,就信步在洞穴之中散起步来。
此洞洞,是那个神仙的洞府吧。不过看样子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了,也就不用担心被主人逮到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出路。
既然如此,何不到处搜查一番,或许能有什么意外收获也说不定。一番寻觅之后,在另外两个石室里分别找到了不少东西。有一把光彩熠熠的宝剑,一卷看不到字的玉简,几块色泽上乘的玉石。还有几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