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想了,可能大家都认为他很傻吧。但是牛顿肯定产生了疑问,使得他对这件事情做了思考,他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不用多说,后来他发现了真理。
哲学是人学,哲学探讨的是人自身,人生命的本质是哲学的,人的存在就是哲学的。人才有思想,对人才讲哲学。如果放在狗身上,不可能有哲学可言。所以可以提问什么是人?什么是真正的人?什么样的生活是真正有价值、意义的生活?这些问题的答案绝不是单一确定的,所以问题放在那以作思考。因为每一个人心目中都一个答案。
我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人?其实我已经回答了,现在不过是单独讲。有思想的动物,这个回答比较普遍,我认为挺对,所以采用了。有了思想作为前提,人才能去思考人生的价值。思考后的结果,有的人对待人生是很积极的,有些又特别消极。思想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又成了文化。人有了思想,必然回想到幸福的话题。讲幸福就会回到哲学上,哲学就是一门引导人们找寻幸福的学问。
居然人是哲学的研究对象,那么首先就要先搞清楚人自身的秘密,才能去洞察自然的秘密。我们常说要认识自我,有的人可能做不到认识自己。既然都不认识自己,又怎么去很好的付诸于实践呢。这个认识自我没有站到哲学的高度去认识自我。哲学的高度,比如笛卡尔认识自我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论断,理性自我是笛卡尔全部者哲学的基础。认识自我有两种方式,直接的方式,间接的方式。自己了解自己是直接的,通过自然来了解自己是间接的。我们直接的认识了自己,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
怎样认识?笛卡尔认为什么都值得怀疑,而人本身在怀疑这件事情是真实的。他利用理性的怀疑方法确定了自我在他哲学地位中占着优先的位置。同样,也有一些哲学家对于认识自我的看法是不同的,比如贝克莱认为人认识自我源于感觉,又囤于感觉。物质客体不可知,物是感觉的复合。相比笛卡尔的自信的论断,贝克莱的看法是局限的。当然不去管哲学家认识自我的那些观点,我们可以意识到认识自我在哲学中的重要性,而且都是西方的观点。如果提到中国古代,那就可以去了解孔子“仁”的思想观点,中西方有相似之处。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尤其是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可能就是美好的生活。也或者对于生意人来说,挣很多钱,过有钱人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总之,对于美好的生活大家一定各有各的看法。无疑大家向往的这些生活总结起来,其实就是物质生活。我相信随便找个人来问他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多半都偏好于物质生活。他们大多都忽视了精神生活,实质上真正的幸福生活是精神层面上的。哲学就是作为美好生活的向导,可以理解为精神层面的生活。因为即使拥有充裕的物质生活,我们也不一定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到精神层面,似乎就会显得哲学高大上了,其实不然。
不是所有人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自然摆脱贫困的生活现状走向富裕的生活是无可厚非的。那当物质层面的生活得到一定理想程度的满足后,自然就要回归到精神层面,去寻求真正意义上精神世界里的那种美好的生活。而在精神层面,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能取决于人面对人生的态度。态度积极的人面对困境时是坦然的,这样的人会把痛苦的事情转化成幸福的理解,自然他是幸福的,他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说到精神层面,那就得构建一个精神世界。问一问什么样的知识能使人幸福?这个问题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回答。知识这个东西真的太丰富了,有的人喜欢美德,有的人喜欢幸福,有的人喜欢科学,......。比如苏格拉底,问学生美德是什么。一个人没有被知识浇灌过,他在他建的精神家园里也难寻觅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