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眼神在左宗棠和李鸿章之间扫了扫:“叫华蘅芳与徐寿带着他们的学徒去吧,毕竟是皇命,马虎不得。”

    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西方的代数学和微积分亦是有所研究,乃是当世颇为有名的数算大家。

    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号雪村,乃是华蘅芳的至交好友,研究过诸子百家,涉猎天文c历法c算学,是江南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

    李鸿章听得这两个名字,心里把二人的履历过了过,知晓曾国藩提议得正确,便也点头应允。倒是左宗棠这时似想起一件事,突然说道:“这英国人又白拿了银子,我大清又没得到军舰,这一本万利的买卖也太便宜他们了,若是能哪日叫这些洋鬼子也出出血就好了。”

    可不是?恭亲王说是用一百万两买军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还要再搭进去十五万两,这简直无异于抢劫。

    倒是李鸿章听了左宗棠的话,脑子里突然一亮:“季高兄所言甚是,倒让我想起一个人。”(季高是左宗棠的表字。)

    曾国藩乃是李鸿章的老师,对于李鸿章的了解也是很深,当下也是想起了一个人名:“你是说华尔?”

    左宗棠因早年和曾国藩有过不睦,所以对于曾李的情报了解也不是很多,好奇问道:

    “这华尔乃是何人?”

    “华尔原是一个美国的亡命之徒,在上海招募了许多洋鬼子,专门做雇佣兵的勾当,手里都是有着洋枪的狠角色,只要肯给钱,天都敢捅出一个窟窿。还真是多谢季高兄提醒,我这就给皇上上书,如此也好叫那些洋人们与反贼狗咬狗一嘴毛。”

    遂,李鸿章当即在曾国藩的授意下,写了一份密函,交给了前来送信的小官,再叫他跨马加鞭送回京城去,好叫载淳能第一时间批复。

    (作者有话说里有大段内容,因为考虑字数过长,不让大家买了,自己看下。

    卖萌,求灌水哦~有兴趣关注微博:晋江小透明喏言)

    作者有话要说:  左宗棠与曾国藩的首次闹掰,缘于曾国藩“夺□□”。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父亲过世,按封建丁忧制度,曾国藩当应回家奔丧,然而此时战事吃紧,按照清政府对丁忧制度的“补充规定”:督c抚c司c道等军务在身的要员,如钦命不准离职,则不得擅离职守。曾国藩此时在江西战场,朝廷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既要曾国藩到全国各地去打仗,又不给他调动全国各地的权力,弄得他左支右绌,狼狈不堪,正是满肚子怨气,早想甩担子了,替父奔丧,是个最好不过的机会,所以,他一方面上书朝廷,请丧假;另一方面,不待朝廷回复,他先斩后奏回到了湖南老家。

    曾国藩觉得有义务也有必要向朋友们介绍这次拒绝夺情的情况。于是,回去不久,他写了一封信给左宗棠,说,所以要拒绝夺情,有三个理由,第一,当然是父子情深,身为人子,必须尽孝,必须尽礼,所以我回来了,这叫人子之道。第二,我出山以来,功劳少,错误多,我的能力不足以改变江西的局面;这就有点牢骚了,表面上说自己不行,其实是说各方的支援不力。第三,目前大局,比我在江西的时候要好,即算我不回江西,各位朋友同事也能把事情办成功。

    左宗棠毫不体恤曾国藩的用心与苦衷,回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谴责曾国藩:“忠臣之于君也,不以事不可为而奉身以退,其任事也,不以己之不能而他诿之但谓匆遽奔丧;不俟朝命,似非礼非义。”说曾国藩这种临阵脱逃是不忠之举,是不礼之举,是不义之举,将曾国藩骂了个狗血喷头。在此信中,左宗棠还说:“老兄之出与不出,非我所知也”;意思是,你最终是听我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