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根据产品的业务场景。
这个很难总结为通用的规则,通过几个例子给大家一点启发。
比如做企业服务,可以按照用户(公司)的阶段分为种子轮c天使轮cacbpreip一c已上市等;
做培训的,可以按照互联网citc快消c生产制造等行业划分,产品c运营c技术c管理等不同岗位划分;
做航旅的,可以按照用户累积里程分为普通c银卡c金卡c铂金;
做媒体的,可以按照读者的三观进行区分,信中医的和反中医的,民族主义的和世界大同的;
做社区的,经常分为原创内容的pgc写手c加工内容的(点赞c转发等)积极分子c纯消费内容的浏览型用户;
做出游的,可以分为单人c情侣c亲子c团建等等;
还有比较通用的,分为需要引导的菜鸟,需要维系的忠粉,需要召回的旧爱,需要赶走的讨厌鬼;
编个打油诗(什么鬼,完全不押韵啊)——
多边先分边,
新人与专家,
人口统计学,
业务场景化。
分得不好,后面做起来一团乱麻,分好了,便于分而治之。分类是我们简化认识c理解世界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世界本为一体,我们为了便于理解,把原子及以下层面的事情叫做物理学,原子组成了分子,进入化学领域,有机大分子,又和生物沾边,生物越来越复杂,有了人类学,人类个体研究叫心理学,一群人就是社会学,衍生出经济c政治c文化
淘宝有一批产品经理,专门研究「类目」,即如何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商品进行分类;
之前,我也写过一篇和分类有关的文章(链接:聊聊互联网产品的分类);
今天,我们讲讲用户细分的实用套路,这是在众多用户中,寻找最关键的核心用户c精细化设计c运营的必备技能。
分类的角度有很多,我们先从逻辑上,复习一下什么样的分类是好的?我的理解是把全集分为子集后,不同子集的个体之间差异尽量大,每个子集内的个体差异尽量小。那么,我们对用户进行分类的原则就是——
不同细分的用户,“需求场景”差异要尽量大。
第一,如果产品的用户是多边的,先根据不同角色分类。
多边型的产品,对应单点(如小工具)和单边(某些同好社交应用)的产品,要有至少两种明显差异的用户群体,通常这种产品都具有平台属性。
举例,对于淘宝来说,常见的分法是买家c卖家c第三方服务商c平台方;对于滴滴出行,就可能会分成司机c乘客c平台运营方;对于知乎,可以分为提问者c回答者c吃瓜群众c平台方这种就是按不同的角色来分类,一般我们会把不同角色作为第一维度来对目标用户进行分类,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场景差异显然巨大。
第二,新人c中间用户和专家。
这是按照用户对「产品所在领域的熟悉程度」来分类,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用户分类方法。对于单边的用户角色,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分法,我建议用这个方法保底,毕竟新人和专家的需求场景差异巨大,前者希望「简单易用易上手」,后者期待「稳定可靠性能高」。
比如qq音乐,对于听歌的用户来说,如果是新人,他可能需要最热的榜单c通过场景自动选歌,对于专家用户,他可能会去搜某一张专辑,或者搜某位歌手;又如开车,新人需要一辆好开的自动挡,专家可能需要能上赛道的手动小钢炮c能进山的硬派越野。
与此近似的角度,是新用户与老用户。
第三,根据人口统计信息。
年龄c性别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