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达的计策(这策略分明是把长春当作弃子),眼见军民一天拖着一天,百姓都瘦得皮包骨了,饿莩每日每夜几十具几十具地掩埋掉,整座城市弄得面目全非完全不像给人住的,长此下去,不论最后结局如何,都将不是一个“惨“字了得,我到底该怎么办?

    或许是看穿了郑洞国思绪上的死胡同,米迦勒柔和的脸儿一偏,巧声替他缓颊道:「司令假使尚有踌躇,下官愿意在长春待上三日,不急,这事儿等您慢慢考虑周全再行答复即可,届时,下官相信您心中自会有一番充分的见地。」

    听了她的说词,郑洞国胸口蓦然不知怎么的,竟是睁睁当场松了一口大气。要是这名指导官接收他此时的答复立刻一走了之,那长春未来的前途势必又将回归死守孤城的黑暗原点,黯淡无光,再无一丝转圜的余裕。不过,米迦勒留下也只是暂缓自己逃避现实的懦弱心态,三天之后,郑洞国明白,是不可能有比“拒绝执行总统指令“还来得更好的答案。

    无奈人之常情,这名兵团司令官,终是选择暂时逃避现实。

    「指导官,妳的提议不错,且让我好好思量个三天,说不定,到时真会有其他恰当的法子。」他说着说着,起身到办公桌,从抽屉取了张通行证,签了名盖上官防,回头转交给米迦勒。「我会告知全军,总统亲派了名美国武官做为特使。这张通行证,还请妥善保管,绝对足够妳在城内畅行无阻。对了!关于住宿和用膳,银行大楼尚留有许多空房间,我等等派人帮妳打理。」

    「司令,不劳烦,下官希望能在城里随意走走看看,时间若晚了,我自会就近找个营区借宿,同时请托当地长官适时向您禀告我的行踪,绝不至于令您找不到人。」米迦勒双手客气地接过通行证,唇角带着浅浅的微笑,礼貌却毅然决然回绝了司令官的好意,这点,倒是使人挺意外。

    「可是妳一个女孩子家,总不方便和弟兄们挤大通铺吧?」郑洞国没料少女会拒绝,他面色不禁浮现起几分尴尬,好些伤脑筋地说。

    「司令。」米迦勒静静看着他。「非常感激您的体贴,然,请您尊重下官的坚持,我绝不是没来由的无理取闹。」

    少女的音色,清甜、甘醇,像一道沐浴在晨曦朝露中的和徐清响,不过一旦换了个角度,又会霎时予人一抹庄严、肃穆,圣洁而不可亵渎。

    「好吧!」斟酌了老半晌,考虑到米迦勒也在战场上打滚了一段不算短的时日(米迦勒1945年初抵华投入中日战争,之前据说活跃于欧洲),习性可能早已融入军旅生涯,自成一套应对自如、不容打乱的日常生活模式,由不得旁人随意置啄变动,况且,除此之外,更本质的因素是─郑洞国实际上并不具任何强制外国使节的特殊权限(更遑论对方的后台还是自己的老校长)。因此,纵使内心仍存忐忑,终是勉为其难,放手同意。「既然指导官如此坚持,那我也不多加阻拦,只希望妳能把自己照顾好,军中一切大小事若是遇上困难之处,大可直接与我联系,无需顾忌太多。」他耳提面命,相当慎重其事。

    「感谢司令成全,下官自当铭记在心。」语毕,米迦勒认真敬了个举手礼。

    郑洞国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饥饿的守军已部分呈现情绪浮躁,新七军和六十军更常因粮食配给问题(注5)激化两边的对立意识,彼此基层人员为一丁点儿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滋事械斗早是屡见不显。

    -----------------------------------

    (注4):当时东北局势,蒋中正主张「战」,在东北国军撤军之前与解放军进行一场主力决战。卫立煌主张「守」,大军困守沈阳,以拖待变。廖耀湘(沈阳第九兵团司令官)主张「走」,大军迅速奔赴营口,由海路撤退。

    (注5)新七军因为驻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