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在古代一种另类的自我保护。
所以晁补之现在想到的就是剑走偏锋,因为历史之上清君侧发生了有四次,所以他想将其中的一次改变成一部小说,用以警示景帝等人。
第一次乃是著名的清君侧就是吴楚七国之乱,最后以晁错被诛,周亚夫、窦婴等戡乱平定万世之功而结束。
第二次乃是是唐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三次乃是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后太子流亡到王保保的属地太原。
至正二十五年,皇太子领军进攻京师,孛罗贴木儿战败,被元顺帝密遣人刺杀。
第四次乃是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
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这也是唯一次以一隅而敌中·央·正·统·王朝的成功案例。
但是晁补之思来想去,感觉都不太合适,第一次就不说了,二三次都是以番族进行的,不太合适,而第四次倒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似乎··立场有些问题,那是因为他清君侧成功了!
若是改变结局写建文帝杀掉“齐泰、黄子澄”两人,最后平叛成功,那么岂不是间接地承认杀掉晁错也是可以吗?
毕竟晁错比不上江山社稷,这就有违晁补之的本意。
若是写朱棣靖难成功,那···吴楚七国之乱肯定是要爆发的,到时候,这部小说不就成了替逆贼歌功颂德、颂扬典型的文件吗?
到那时刻它的威力可比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骆宾王的《讨武檄文》!
这样的话,一旦让刻薄寡恩、生性多疑的景帝联想到这些,那···啧啧,别说救晁错了,恐怕整个晁家都真的赔进去了!
所以这部为了救晁错的小说,立意必须精准,精忠报国是必不可少,忠义仁孝也是必须的。
想到这里,晁补之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岳飞岳武穆,他的事迹非常具有可写性,“始杀飞,乃可和”与“清君侧,诛晁错”、“诛齐黄,清君侧”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岳飞的事迹明显符合封建时代的主题思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岳飞的忠心,可昭日月。
景帝等人估计也非常希望这样的故事多一点,好用来教化臣民。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