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好几个场次来娱乐大人。妈妈下班了,小小孩要表演下午才学会的拍拍手给妈妈看;爸爸进门了,再表演一场给爸爸看;姥爷回来了,再欢喜地表演给姥爷看;周末小阿姨来了,再加演一场给小阿姨看。这些都是甜蜜而欢乐的家庭场景,大人看得高兴,小小孩也兴奋而得意地乐此不疲。这些,不是我所担心的“玩具说”。我所担心的“玩具说”,是指大人为了开心或省事,而随意对孩子说的话或做的事。我曾经对超过200位个案作过一个调查,其中有超过90%的人,包含我自己,小时候都有离家出走的念头。想离家出走的原因很简单,只因为我们不是爸妈亲生的孩子,是垃圾堆里捡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邻居不要送来的,所以为了寻找亲生父母,悲情的我们,必须背着小小行囊苦苦地千里寻亲去。现代父母对于孩子“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再像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的回答一样,这么离谱和伤人。但是我们却可能在带孩子出去玩时,随意开玩笑地打算把他送给别人。我们有可能会把孩子送给喜欢他的阿姨;可能会在孩子还骑在电动木马上时,故意说自己要先回家;可能会故意躲在门外观察孩子找不到爸妈时的滑稽反应……这些我们认为无伤大雅的玩笑,对无法分辨真假的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不安全感的来源。如果我们确实在第一次带他去同事家玩时,开玩笑地打算把他留在喜欢他的阿姨家,那么第二次你再带他出门时,尤其是又见到几个阿姨时,他就会缠着你,分分秒秒都要你抱着,别人碰都不能碰他一下,你觉得很没面子,觉得这个孩子怎么见不了大场面,你很挫折,所以斥责了他几句……接下来的场景是什么?是小小的孩子感觉到妈妈生气了、不喜欢自己了,完蛋了,要送给阿姨了,所以他哭得更厉害、抱着妈妈更紧、更不肯下地。

    第50节:关于孩子

    所以,我还是重复前面那段话,不要随口说出不应该说的话、随意做出不应该做的事,哪怕只是一句玩笑话,或是一个无聊的玩笑举动。立场坚定、赏罚分明。我们那个年代父母的问题是不会夸奖孩子,做错了要严加管教,做对了则是本分、是应该的,结果弄得孩子在缺乏赞美鼓励下极度否定自我,个个缺乏自信。有了这些前车之鉴,现代父母以及nǎinǎi姥姥辈们则记取教训,力求改进,但是又犯了矫枉过正,赞美得有些过头,过犹不及的毛病!有关中国独生子女在行为心理学上的调查研究,是许多社会学家们所热切关注的议题。调查的结果普遍认为这些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的独生子女们,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我自己很认同这些观察,并且相信这些脆弱的情感素质,除了和独生子女备受娇宠、没有学习分享的经验有关之外,和“爱的教育”也不无干系。我曾经在一个电视谈话节目中,被年轻的主持人当作恐怖的外星人看待。那天谈话的主题之一是要不要体罚孩子。我的观点是当孩子做错事了,必须要让他明确地知道,甚至可以打他的手心或屁股来加深印象。主持人听我说了曾经打过孩子的屁股,吓得在节目中频频问我:“金老师,您还打孩子呀?!”除此之外,还时不时语带贬义地说:“像金老师这样打孩子的人……”害得我当天觉得自己像个辣手摧子的野蛮人!是的,我十分赞成爱的教育,但我也十分坚持赏罚分明,并且主张当孩子犯错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及时、明确、适度、合宜的体罚。例如打手心、打屁股等不伤及他自尊心的处罚是可以接受的管教方式(但绝对不可以在盛怒之下,劈头盖脸地胡乱打他或扇耳光或踢他)。尤其是在孩子开始学习遵守规范、学习与人相处的学龄前时期,就需要坚定我们的要求,并且发出清晰而明确的讯号。在所有写给家有幼儿的年轻父母看的书里,谈到管教子女时,你一定会看到一个词——坚定(firm),也就是在制订规矩时,一定要让孩子清楚明白地知道这条不能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