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男人平时看起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可是你千万别让他有个小病。只要他有了个芝麻蒜皮的小毛病,例如感冒,他就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一会儿发烧了,一会儿胃口不好了,一会儿又这儿疼、那儿疼的,娇弱得让人看了都好笑。他们之所以会如此强化身体的不适,其实就是因为想藉由这些小病痛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并且满足平日得不到、或不好意思需索的被呵护的心理需求。好了,我们明白了男人的情商,持平而论,为什么比女人低了之后,再来看看在婚姻关系里的“反抗”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从人xìng的角度来说,在不同的人生场景里,每个人都难免会面临着自我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如何取舍的难题。大焉者,例如在职场中,我是要做个懂得牺牲个人的成就而重视团队精神的人,还是反之?小焉者,生活中平凡琐事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例如面对高峰时间拥挤的地铁,我是选择遵守共同利益、规矩地排队上车,还是先保证自己能上车比较重要?在讲究妥协智慧的婚姻关系中,需要做出取舍决定的选择题更是频频出现,并且扮演着维系婚姻的关键xìng角色。这些取舍可以细小到一些芝麻绿豆大小的生活琐事:星期天下午,我是推掉闺蜜的下午茶邀约,和他一起逛那热得要命的花鸟市场,还是……取舍也可以巨大到关乎个人的生涯规划:面对他的工作变动,我是继续留在很有前景的原工作单位,让他自己一个人搬到外地,还是……面对选择,让我们做出取舍决定的背后动因,除了理xìng的分析和感情的考量之外,还有一个幽微的、但至关重要、有决定xìng影响力的内在声音:“在这段关系中,我被满足了吗?”啊哈!问题的关键原因终于浮现出来了。是的,凭什么都是我在退让呢?我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吗?如果我一直委屈妥协,在这样的婚姻里,我会快乐吗?这就是形成“反抗”的诱因和动机,也是我担心年纪还轻的三十多岁孩子无法顺利过得去的心理关口。在我祖母、母亲的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女人的婚姻选择题里没有“离婚”这个答案可以勾选。当她们遇到了心里没有满足的缺口时,她们所能做的,只是用认命的心理情绪去合理化她的遭遇,她不会难过,也不会夸大自己的匮乏,她只是在被赐予的欢乐中安静地生活,安然地与自己的宿命妥协。到了我这个年代,解放后的女人比母辈独立自主得多,我们不太可能只用“宿命论”来解读自己的生命,我们可以很好的养活自己,赚的钱甚至比男人还多,工作能力也毫不逊色。可是大部分的我们,仍然尽可能地把“离婚”这个答案排除在可以勾选的范围之外。我们不一定是安然地与自己的宿命妥协,我们只是选择“不得不”妥协,我们不反抗,只因为我们不好意思离婚。至于比我们更优秀、更有能力、思维更开放、更独立自主的你们,如果不能理解婚姻的真谛,不能学会如何应对“反抗”的心理情绪,那么离婚率的高居不下,自是可以预期的事。我相信读到这里,正在看书的你一定气愤难平:金老师,你为什么总是把维系婚姻的大部分责任放在女人身上,难道我们就那么活该倒霉吗?难道只有他会反抗,我就不会反抗吗?是的,是的,亲爱的孩子,就是因为知道婚姻走到一定年头,“反抗”是必经的阶段,也因为知道女人当然也会有反抗的心理情绪,我才会用这么多的篇幅,这么不厌其烦地举例告诉你男人在责任期所承受的压力,帮助你知道如何理解这个年龄段男人的焦躁反抗心理,以及如何不“对号入座”地认为这些反抗情绪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我的看法是,当我们不把对方的情绪takepersonal时,我们就能比较心平气和地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像紧绷的弦丝那样一拨就断。此外,我还想对年轻的你说几句心里话。在不同的演讲场合中,只要谈到家庭,我最喜欢反复提醒的一句话就是:“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一个情绪稳定成熟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