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诗不是白写的,虽然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写,不过,却确切的说明了清明的多雨。当然,某个“文抄公”同志正想着是否把这首杜牧的《清明》给抄袭出来,给自己添些个名望。可惜,一路走来没见到牧童,没见到杏花村。

    电影里,许仙租不起大船,在码头避雨,恰好碰到白素贞,然后载许仙过河方才认识的。而现在,有了李青玄这个“土豪”表弟,一切就好说了。

    许母早就准备好了船只,一起祭祖。

    李青玄考了个“八岁秀才”,来人十一岁更是被许母寄以厚望,准备考一个国朝最小举人来。这个世界科考很多年,其实童生试还是比较好考,在很多官宦世家基本上都能获得一个秀才功名,所以,李青玄这个“八岁秀才”顶多让人感到此子不凡,孺子可教。倒没有把他当成妖孽喊打喊杀的,不过,十一岁如果真考上举人,那可就真海内震惊了。

    要知道,秀才只是能够自己不交税,举人是可以全族不交。等于举族进入特权阶级了,当然,当权者会慎重得多,并且,拼的不光是文章。

    还好,李青玄也没准备当上个举人,现在就挺好,每日靠着水晶,田地什么的收入颇丰。刘伯的儿子,当着李家的外事管家,最近也稳健的买了些米面店铺,并且听李青玄的,找海商去打听外面的高产稻米,一季三熟,一季四熟的。

    许仙一开始还是不愿接受李家帮助,总感觉表弟这么小就弄了这么大的家业,自己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而最后还是在李青玄的“天真无邪”和许母的亲情长辈的攻势下瓦解,到现在已经习惯了。

    码头上,定好的大船等了许久,许母带着李青玄和袁秀娘早早到了码头,坐在大船上对着两个孩子述说起曾经的李家。第一次,李青玄对这个自己印象中的农家父亲有了些许印象。

    “船家,船家等等!”许仙的声音一如预料般的有些迟的出现在码头。

    李青玄虽然改变了很多事情,但是,总感觉天道规律,有些事情总是有着必然的发展惯性。许仙迟到,如果不是许母坚持,可能许仙搭不上船,然后遇到白素贞,继续青蛇的故事。

    “哼!这孩子,清明祭祖都能晚到,看我不教训他!”

    李青玄想着剧情,袁秀娘也若有所思,许母看着挺尴尬,恶狠狠的说了两句,就向船头走去。

    “汉文,你说你让姨母怎么说你,你也是一个读书人了。清明祭祖这么大的事,许家现在只有你一个男丁,你竟然迟到!你对得起许家列祖列宗嘛!呜呜!”

    许母说着说着,越说越生气,越说越难过,未想几句话没说完就哭了出来。本来,许母对许仙还抱有厚望,不过和李青玄一比,确实差了很多。可是许仙是许家唯一男丁,许家的男人基本上都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也就只有许母的哥哥领着嫂子两个长辈平安老死,未想,这许仙却连这么重要的日子都晚来。

    “姨母!别生气,就晚一会儿,没事的!”许仙虽然也知道自己不对,不过却也感到十分尴尬,表弟和弟妹都在旁边看着,自己总感觉丢了面子,附近还这么多的船夫艄公。

    许大秀才现在可不是以前的许穷酸了,钱塘县也是有名的人物。一路上因为害怕自己新买的衣裳沾上泥水,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这才来晚了。

    “你还顶嘴!再晚一会儿,你就等着在山上过夜吧!”许母见许仙敢顶嘴,拿起姨母的架势,也不哭了,冲着许仙大吼了几句。

    许仙见姨母真生气了,赶紧低头认错,不敢吱声。见姨母气消了一些,嘴里才小声的嘀咕了两句:“我一路走来,又不像你们坐马车来的!”

    正巧,刚刚李青玄见母亲训许仙,也就没有靠近,带着秀娘观赏湖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