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都在琢磨这项“动力内骨骼”的应用。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在外接电源c散热c以及内植超材料与人体器官的融合等细节上再做进一步的改进,动力内骨骼完全可以像pei一样,普及到每一个人,让人类在身体上实现进一步的进化,人类可以完全适应大星海时代的各种复杂并且恶劣的环境。
当然,这种思路引发了诸多科技伦理上的争论,很多人担心,这是开启了人类赛博格化的潘多拉盒子。
试想人类如果植入动力内骨骼,就能变得比自然人体更强壮,反应更灵敏,适应更复杂的环境,还不受病痛的困扰,那么被内骨骼牵引的自然人体不就是个累赘吗?
从能力和效率的角度看,自然人体完全没必要保留。但弃掉了自然人体,人不就朝着只需要一副大脑,其他部位可以全换成机械或者生化装置的赛博格人发展?
这些争论和质疑,不仅在民众中存在,科学家们自己也有不同看法。因此星联和各个科研机构,也只在医学用途之外,探索动力外骨骼对抵消g力,以及适应长时间零重力或高重力环境的应用。
徐教授对此倒不抵触,对他这样的科学家来说,就跟霍金一样,已经到了只在意大脑和意识的境界。如果换个机械身体能享受比自然身体更多的好处,又不受自然身体的束缚,那简直是太棒了。
可惜夏鸣和晓棠等人却不愿直接把他的身体换掉,而是选择了保守一些的动力内骨骼方案。
植入动力内骨骼的手术比与意识复建要简单得多,后者毕竟没办法完全依赖设备和智能进行。
半个月后,思远号空间站的训练中心里,多了一个老者,身上的太空服有些臃肿,应该是加装了柔性动力外骨骼,但老者身姿挺拔,精神矍铄,一点也看不出之前已经沉睡了六七年。
来这里接受训练的宇宙军官兵和星联成员见到老者都吓了一跳,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敲敲自己的ar眼镜,怀疑出了故障,串了频道。他们下意识的以为,这个徐教授是思维训练的交互界面。
直到徐教授用苍老但颇有活力的嗓音跟他们打招呼,再拍着他们的肩膀,他们才清醒过来,这不是虚拟影像!
不过他们没有想过这会是徐教授本人的可能性,都以为这是训练中心给i配备的人形交互界面。星联正在跟ei管理委员会进行技术伦理方面的讨论,每个i必须配备实体化的交互界面,这个提案已经列进了议事日程。
“大家好,我是徐教授,现在我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跟大家沟通,帮助大家尽快成长”,徐教授笑着说,话语虽然公式化,笑容中的真挚却跟活人没什么区别,让学员们不停的赞叹科技的伟大。
被年轻人们当作交互界面摸索和探寻,徐教授一点也不着恼,他反而很快乐。根据他的建议,他这次苏醒被列为绝对机密,只有千颜网络新增的顶层权限,才能确认他的真实身份,而这个身份,目前只有星联执行委员以上的人才知道。
徐教授此举是不希望他的工作受到干扰,并且让un一c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想法,每天在训练中心门口,冒充i交互界面,跟年轻人们做各方面沟通,是他选择的减压方式。
徐教授的苏醒,终于让夏鸣有了喘气的余裕。在关于自我意识以及宇宙构成这些认识上,徐教授由千忆和千颜补课后,立刻体现出了身为顶级科学家的素养,为现在高维宇宙面临的形势作了更清晰的梳理和解读。
“现在的情况,就像是癌细胞对正常细胞的侵入,不要光把希望寄托在细胞整体,还有细胞外的角力上。”
“在高维宇宙里,只要千忆还在,你还在,你们模拟的高维宇宙意识没有崩裂,防御屏障也即一直存在。就像是细胞膜上存在着的防护机制一样,癌细胞是无法仅仅依靠接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