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人的身体强壮自不待提,相较农民的组织性也更强一些,招兵时是能够优先一些的。所以这些住在赣江下游的汉子除了在家种田外,时常也会来走一遭,赚笔快钱,有个纤夫的身份等招兵时也能优先一些。
惊叹于风的改变,张煌言一行未走多远,也迎来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官员。
南昌有俗语:“接官送府章江门”,此处来是官员上任接官、官员卸任送官必经的所在,这与府城内部西北方向多衙门有着极大的关系,从而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
寒暄一二,迎候的官员就将张煌言往不远处的章江门那边请。不谈张煌言此来本就是打算与陈文相商的,就算是礼节,自然也是要先往行辕拜会的。
张煌言回了一礼,略尽礼数,抬头望去,却见不远处耸立着一数层高的楼阁,上书着滕王阁三字,直接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敢问贵官,这就是初唐王子安作《滕王阁序》的所在?”
“本兵博学多闻,正是此处。”
这个滕王阁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初唐诗人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的所在,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传世的名句。
“真的是这里啊。”
张煌言遥遥看了看,便继续策马而行。进了章江门,未行多远便是南昌县的县衙所在,南昌、新建二县同城,不过新建县的县衙虽说也在府城西北,但却偏德胜门一些,张煌言一行路过了此间便径直的往城中前行。
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南昌虽说距离恢复旧观依旧还有一段不近的路要走,但是总体上却是早已今非昔比。
张煌言一行走在路中央,路旁的百姓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对于他这个正二品的大员最多也只是瞅上两眼,并无稀奇之色。
南昌乃是省城,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高官却还是罕见的存在,但这里却是如此,百姓们忙忙碌碌的为生计奔波,脚步却大多很是轻快,可见心上的压力却并非很大,更多是在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忙碌。
若论富庶,当年前往杭州应考,那里远胜于此百倍,但张煌言知道,那却已经是清军入关以前的老黄了,于今时今日早已做不得数了。但是镇江、松江府的上海县他却都曾去过,南京那边也曾在城外盘桓,这些在明末可谓是富庶已极的所在,哪怕人流如织,却总是从里到外的透着一股子死气。并不像这里,哪怕兵祸的伤痕还没有彻底抚平,但却是无处不在的洋溢着生的气息。
“不瞒本兵,王抚军经营江西一载,劝农桑、薄徭役、立学校、兴工商,各级官员在南昌露面多了,本地的百姓也就见怪不怪了。”
“原来如此。”
楚王好细腰,城中多饿死。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巡抚身体力行,下面的官员自然就更是尽心尽力,南昌民生的迅速恢复也就不稀奇了。
“王长叔本就是庙堂之才,本官在四明山时就曾有幸得见过大兰山的兴盛。能有如今气象,绝非偶然。”
“其实,章江门这里还好,广润、进贤等门比之此间还要更胜良多,本兵有时间可以去看上一看。”
这里毗邻官府,确实不是适宜于工商业聚集的所在,城内民生恢复自还是要从那些地方看起。只是张煌言没想到,南昌光复才过去一年而已,就能恢复如许。尤其是看着那个会稽郡王府派来的官员的那股子骄傲劲儿,心中就更是惊叹。
“有时间,确实是要看看的。”
清军南下,江南往昔的繁华和兴盛一去不返。张煌言除了当年鲁监国朝初起之时和最近攻略南京上游府县,基本上都是在海岛渡过的。无论是舟山,还是中左所,亦或是崇明岛,都远远无法与这些大都会相提并论。
一路前行,所见的酒楼、茶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