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从辽阳去往耀州也不过三百里路程,便是一夜的路程都不用加急。。: 。
再加上这半年多年来北征大军也根本就没闲着,早就沿着菱堡构筑了一条便是宗望都感到咂舌的八车道高速路,因此在次日的中午时分,黄杰一行便也来到连云岛前。
岛前的军港上,此时倒也如常,只有几艏中型漕船在岗,其余瞧上去却也如常。待迅速上了‘交’通舢板登岛之后,来到海岛南面登上足足十二丈高的新建海事灯塔后,也才借助望远镜瞧见了海岛南面约五十里外近百大船组成的船队。
此次,从扬州发来的这支远航船队,其中有艨艟巨舰共计三十二艏,千料海船六十艏、五百料官船百二十艏。
这艨艟巨舰也称艨冲,算起来也可以说是华夏军史中的一种传奇战舰,虽然根据史书记载此等木制战舰约在两汉前后登上历史舞台,可直至唐代都未曾留下影像图籍叫人一观其真面目。
以史观较为公允的陈寿版《三国志》所记,汉时艨冲乃是水军的主力船,其舟狭而长,机动‘性’强,便于冲突敌船。据陈寿所示,吴军的将领黄盖在江夏攻打黄祖时,他曾以艨艟封锁黄氏退却的路线。
208年,孙权与刘备在的赤壁之战与曹‘操’战斗,黄盖也利用魏军用锁连接艨艟的机会施行火计。
没错,火烧连环船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黄盖!
后来孙权征讨黄祖,黄祖“横两‘蒙’冲”挟守夏口,而刘表建水军也曾造“艨冲”。
不过,到了唐代李荃却在所著的《太白‘阴’经》(呵呵!这本书是真有,而且是本军事著,不是武功秘籍)中记述艨艟是轻快的先锋船且由两层组成。
虽然《太白‘阴’经》指艨艟是轻快的先锋船,但汉代和三国时所用的艨艟的船头应是设有攻击敌军船只利器的强大战船,而利器运的有效‘性’取决于其重量而不是速度。
因此,到了北宋时期,主理官制长江航道的鄂州水师倒也根据前朝遗记,复原甚至是改进了不少据说是艨艟战舰的船型,发展出了诸如斗舰和海鹘、楼船、走舸、江梭等不同形制的水战用船。
只是直到赵桓登记为帝之时,尚无建造什么真正“巨舰”的计划,所以如今这等来到连云岛外的艨艟巨舰,自然是赵桓那厮倒霉之后新造的舰船。
按照杜佑《通典?兵法》中记载艨艟:“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驽窗矛‘穴’,敌不得进,矢石不能败。”
古籍记述,这艨艟巨舰一般长度约在四十丈前后(汉朝丈长约在两米三),船宽度约八丈,高六丈,整个船舱与船板由牛皮包覆,可防火之用。两舷各开数个桨孔以‘插’桨船且供橹手划船。而甲板以上有船舱三层,亦以生牛皮裹之以防止敌人火攻,每层船舱四面皆开有弩窗矛孔可攻击各方向敌人之用。
如今扬州督造的这些艨艟,采用的数据参数乃是由龙山书院重新设计定制,船身长度定为三十六丈(此处用的宋丈,也即三米三),宽六丈、高八丈,船身共分五层,甲板一下三层,甲板以上两层,甲板一下三层船舱两侧开有共计一百二十个桨孔和六十四个可供火炮‘射’击的炮位窗口,主桅八具,辅桅六具,整船的容积约在两千料前后。
至于说整船的外形,倒是黄杰仿着梦中所见的巨型豪华邮轮照猫画虎,只是经由龙山书院之中的各路专家联合攻关之后,觉得以如今大宋的科技水平而言,怕还是造不出百丈身长,高十余层的超级邮轮,还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先按照现有科技攻关一下五层算了。
当然,也别小看了这些只有五层,船身长度三十六丈的新版艨艟,这些船可是黄杰在建立龙山书院伊始,就挂着山长种师道的名头‘弄’来近百顶尖船匠木工研究了多年才整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