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夔州建设的合资企业构想,说白了眼下只能先想,却不能动手去做。

    这是因为,如今修葺夔州至巴东的官道的项目黄杰只能算是在打擦边球,还需看见了成效才能搞清楚到底行不行得通。

    毕竟,当初搞“黄光路”时背后有舅父支持,且没有来自黄州高层的质疑和压力,搞“庆湖路”时又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只说是为了保障童贯大军的粮道,谁又敢多言一句。

    所以,夔州建设只能算是先有了名目,然后慢慢筹建,倒也不急于一时。

    待罢了宴席之后,黄杰也便也匆匆返回居所,就要福寿研墨伺候,铺了宫纸拟写上疏。

    这次黄杰的上疏,篇目倒也直接,便是,洋洋洒洒一千五百余言,主要也就说了他从巴东一路往西走到巫山县的沿途风物和延官道踏勘的所见所闻,其中“行道五里,弯折过廿”、“辙道从一,错车无避”、“洪毁涝坏,碍通难行”,此外沿途百姓生活困苦,远不如归州、峡州乃至江陵来之黄州一路上的官道沿线百姓们那么容易谋生,主要原因当然是“道路阻弊,商贾少行”,所以他这个官道使既然走道了这里,眼瞧着如此状况,岂有袖手不管之理。

    恰好有幸结交了夔州十三家良善商贾,得知黄杰有意夔州一地百姓谋划,便自愿献上财,物资修葺道路,但黄杰担心“不合朝廷法度”,于是便以官道使名义向巫山县借款一万贯、粮两千石,又向家中小妾的娘家夔州万家借款两万贯、粮三千石,募招沿线僰人修葺道路。

    其中,还不忘用了二百多言为僰人美言,更提到僰人虽然贫苦且被当地官府视为化外野民,但僰人实则坚韧勤勉,吃苦耐劳,在修葺筑路方面还有不错的传承,秦时便曾建有僰道,这次黄杰要修道路,僰人也是“风闻而动,自备粮草而来,愿为驱策”,所以请求赵官家准许他以此种自筹资金的方式,就此动工将夔州至巴东一线官道修葺拓宽。

    这篇不过一千五百字的上疏,黄杰足足写了整夜,翌日一早才叫人送去巫山县中,请了巫贤斧正。巫贤拿着这篇上疏足足看了小半个时辰,便也一字不改的在上疏上联名,然后也就直接用县驿最快的四百里加急,一式三份往夔州、成都和东京汴梁直发而去。

    黄杰随后也给归州、峡州两地去信,将此事细细说了,不过在给归州知州汤富和通判卢勋倒是特别强调了,为什么这条路只修到巴东而不修到归州,这是因为那曹押司和范押司的案子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且归州前年才修了路,所以还是先做观望为好。

    此后的三天,各地僰人还是陆续而来,最终人数达到了六千人之众和整整三十六家,而本着有粥大家喝,有肉大家吃的想法,十二段道路工程也从新分包,人数多的村寨两家或三家包做一段,人数少的村寨三四家或四五家包一段,但各家投入的人工数量也做了协商,每个工程段投入的壮劳力不超过两千。

    此后又花了五天的时间,黄杰亲自手把手的带着各家长老、家长和匠工,就在巫山县城前实地展开了道路修葺拓宽工程的操演培训。

    官道的拓宽规制为三丈二尺(6米),路基下挖三尺,最底部铺设一尺高的大块碎石为基,而后填埋一尺半的覆土夯实,再铺设三寸厚的寸径碎石夯实平整,最上层则铺设三寸黄土搅拌蒸过的三合土夯实而成。路肩处还要挖出一尺宽的排水阳沟,并且种植树木,每隔五里设置一座休息站,十五里设置驿站,三十里设置服务区的规划也干脆先用在这条修葺道路上。

    此外,修筑这条位于三峡边上的道路,还需要考虑路基下的石头,处理办法倒也简单,首先就是有现成的铁楔法可用,也即是先用铁钎在大块山石上凿一条浅缝,再隔一定间隔用锤把铁楔子打入,利用横竖两排铁楔子把石头裂成石块。

    然后就是烧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