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依山而建,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本来是卒本扶余的重要据点,守此地就能挡住吉林城那边来的敌人。可李孝全找的向导也不是很识路,居然从南面走,硬是绕开了此地。李孝全听报,真正哭笑不得,原来那边还有一条路的。
叫来马援、吴奎一商量,三人取得一致,马上派兵,先围起来,那里地形过于险要,攻打伤亡过大。现在他们之所以被发现,就是出来抢粮被发现,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他们吃粮就更困难。围而逼降,三人取得一致意见,点起军马。李孝全、吴奎、马援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出征了。
一路之上,落叶缤纷,草木萧瑟,田地已经收割干净,只留下灰色的大地。此地秋季甚短,马上也许就是冬天。北风吹着出征的大旗,马援紧跟大旗,身上是银白的板甲,头顶金灿灿的金盔,耀眼夺目。骑着一匹高大白马,北背长弓,手提大刀。眼睛扫视着周围低矮的山丘,山上树木已是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摇摆,偶尔看到几只鸟叽叽喳喳的飞上枝头,也许大军的行动惊扰了它们,站立不久,再次展翅高飞。
往身后望去,狭窄的山路上,蜿蜒着银色的长龙,骑兵们队伍拉的很长,后面的步兵与后援大队还看不到身影。
不一会,探马来报,前面50里就是石头城,眼看天色变暗,估计很快天就黑了。马援看看四周寂静无声,想来是安全的。一声令下,队伍停下,就地安营扎寨。
入夜之际,四处派出哨探,唯恐被人袭营,直到天亮未见动静。
天明之后,早吃战饭,队伍再次出发。50里路不远,到正午时分已经到石头城山脚下了。马援骑着战马绕了半圈,看看这座山城。
山城依山势而建,南北略长,东西稍短。东面是悬崖峭壁,下面河水激流。西、南、北三面依山建城,山势越低,城墙越高,也有地方直接用了悬崖做墙。墙体上窄下宽,全部用石头累积。
马援看了半天,摇摇头,这个城可是难攻啊。这帮人也是的,到处都是建山城。山水都被用作防守,让人佩服。
好在现在你粮食不多了,马援传下令来,每个门都有一个连弓箭手和一个班掷雷兵守着,坚决不让你出城。其余人马后撤到一里之外,安下营寨。他刚收拾完毕,吴奎和李孝全的步兵也到了,他们看了看马援的安排,尤其是几个大门口的安排非常满意。
李孝全又自己骑着马围着城墙看了看,他是在山城方面吃过亏的,看的特别仔细。整个城一周不过5里地,围着城墙安下兵营,围的犹如铁桶般,实在找不出破绽。
三人做了分工,马援负责南面城墙,李孝全负责西面城墙,吴奎负责北面城墙,重点在于守门。马援又提出建议,他们现在应该是人困马乏,缺粮少草,犹如惊弓之鸟般,对付他们就应该骚扰他们,疲劳他们,惊吓他们,直到投降为止。
当天休息半天,吃过晚饭,三分之二的人耳朵堵上布,其余人马点上火把,擂起战鼓,掷雷兵,对着山门一会投一云雷。闹腾了小半夜,才回去休息。第二天,白天依旧如此,只是让掷雷兵将云雷偶尔投到山墙之后。山墙毕竟是石头堆起的,没几个云雷,居然墙体纷纷塌掉了。
平州兵看的哈哈大笑,只是不进攻,墙后面的士兵大惊失色,纷纷逃窜。
就这样日夜袭扰了五六天,后来就是呆在这里等他们投降。这里离国内城不算远,运送补给还算方便,将士们吃的好,睡的香,穿的暖,也不着急与敌人拼命,因为现在山上有多少敌人说不清楚。
就是打也要等到敌人饿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再打,那时候基本就没什么损失了。
又过了10天左右,天气变的越来越冷了。天空阴沉着脸,一副对谁都不理睬的样子。空气中的湿气冷入骨髓,将士们纷纷跺着脚,嘴里不停的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