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楔子(一)

    牛二柱是个混混,一个混的并不好的混混。

    牛二柱今天起得特别早,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勤劳,实在是肚子里没食儿,饿得睡不着。这几天运气差的邪性,靠坑蒙拐骗为生的牛大少整整一天都没正经吃过东西,牛二柱愁眉苦脸的灌了一瓢凉水,勒了勒裤腰带,有气无力的跟里屋的蒙头大睡的老祖母打了声招呼,这才走出自家东倒西歪的两间土坯房,开始了苦逼而又悲催的一天。

    饥肠辘辘的牛大少自然首先要填饱自己的肚子,而他得到食物的方法无非就是偷c抢c骗三个字,旧时天津卫的混混多如牛毛,但身份地位却各不相同,身份最高或者说混的最好的那是有帮有派的职业混混,类似于现在的黑社会,俗称“立堂的”,这类混混不用自己奔食儿,只要往街口儿一站,不管是买卖铺户,还是走江湖的c混生意口儿的那都得意思意思,不然你在这一片儿就根本混不下去。那时候治安混乱,警局与帮会互相勾结,坐地分赃,老百姓也只得忍气吞声,据当时的老人回忆,旧天津势力最大的青红帮,随便一个帮众出去转一圈儿,都能赚的满坑满谷,除去孝敬帮主和巡警的,余下的吃喝嫖赌抽大烟,那可是比神仙还滋润。余下的还有什么“吃皇粮的”c“走口儿的”c“撩包裹的”c“打散雁的”c“伸手要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里先不细说,后文自有交代。

    这牛二柱虽然混的不怎么利落,却是正经的门派里出身,而且还是显赫一时的青帮,因为入会太早,要论起辈分,那比他们这一堂的把头也还要大上一辈儿,如今,就连他当年的徒孙都混得风生水起,牛二柱却始终不红不紫,整天为了一口嚼裹儿犯愁。要说牛大少人也机灵,嘴皮子更不白给,可就是没有混帮派最重要的那股狠劲儿,一旦帮里帮外有了争执,不管是文斗还是武斗,牛二柱那一准儿想方设法推脱过去,这倒不是牛二柱不讲义气,而是因为他不敢不听“老妖婆”的话。

    所谓的“老妖婆”就是牛二柱的奶奶牛太夫人,牛大少一向对这位神神叨叨的祖母敬而远之,这倒不是二柱忤逆,实在是这位祖母大人的来历有些蹊跷。

    要说起牛二柱的祖上,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乃是前清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庄亲王硕塞的包衣奴才,别看说是奴才,可宰相门前七品官,正经科举c武功出身的文武官员也招惹不起这些主儿。依靠主家恩典坐上高官显位的更是大有人在。牛二柱的先祖就曾经做过直隶总督的显官,随后几代也是簪缨不绝。到了牛二柱爷爷这一代,家道可就有点儿败落了,只做了一个正五品的监掣同知,管理天津一带的盐务,虽说牛老太爷权势远没祖上显赫,但财势却如日中天,这也难怪,盐务可是肥的流油的差事,牛家想不发财都难。牛老太爷家趁人值,百事顺心,可就有一样儿,那就是没儿子。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牛家家财万贯,难道等得老两口一闭眼,全都便宜了那些趋炎附势的族人?老太爷和夫人牛刘氏心急如焚,为了求得一儿半女,烧香拜佛拴娃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出巨资重塑了天后宫送子娘娘的金身,可老夫人的肚子就是不见丁点儿动静。说起这拴娃娃,上点岁数儿的人都有印象,无非就是到送子娘娘庙里烧香许愿,施舍灯油香资,临了从老道手里选一个泥娃娃,用红绳拴住,拿回家当儿子养,据说能引来子嗣半夜投胎。如果以后真生了个儿子,这个泥娃就被尊为大哥,生的小孩叫老二,因此天津排行第二的人特别多。年深日久,还要到泥人铺里去“洗娃娃”,所谓“洗”,就是由手艺人上泥把娃娃改塑为“娃娃大哥”甚至“娃娃大爷”,给它添个眼镜c毡帽c胡须c长袍马褂。

    牛老夫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