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呼一声:“土坦克!”这玩意怎么看怎么像后世电视剧中出现的土八路自制的“土坦克”。这东西就是由几根木料钉成的一个长方形的架子,底下安上了四个轱辘,架子上为了轻便一些,将原先第一次钉在上面的厚木头拿掉了,而是盖上七八层蘸了水的薄棉被。不仅如此,层层叠叠间还夹近了基层铠甲,刚才吴应期让人试了一下,骑兵的标枪根本对这东西没任何效果。
若是看过小兵张嘎的那么大家就应该不会陌生,与后世地道战c地雷战c平原游击队等抗战电影一样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电影。其中有个情节很容易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一一一一一进攻鬼子炮楼的时候,土八路披上一张大棉被,往上倒土c浇水,然后就顶住了鬼子机枪的射击。这片段看起来是有些夸张了,像这种直接在身上铺棉被的土坦克,实际上并不存在。
但是大车改装的土坦克的确是有效的,这也是有记载的,而且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用多层的棉被浸水,再夹上泥土(当然也有说没用泥土的,个人觉得泥土没什么用),作用类似与后世二十一世纪的软式防弹衣。还有就是那时日军在炮楼上开的枪,而土坦克装甲在车顶,所以弹着角度很小,防护效果倍增。对于后世抗战中发明的土坦克,除了四个轮子的这种,出现的最多的就是用独轮车改装的了。而此时,马尾军的火枪毕竟还是前膛枪,威力可没法与后世的步枪相比,威力上要差了一些,这样的“土坦克”对于马尾新式火枪的防护作用还真是挺大的。
吴军辎重队伍中的大车和独轮车都有很多,但是大车太大了一些,改装的速度有些慢。因此这边独轮车也被用了起来。独轮车相对于两个轮子的大车也有特点。一般独轮车的地盘都比较低。实际只相当于半个车轱辘的高度。因此在很多地方,独轮车又被戏称为“独轮王八拱”,因为推这种车必须猫着腰,而且装了比较多的货物时,根本就看不清前边的路,只能是看着脚下的路推。
另外这独轮车看着小但载重量很大,熟悉的人应该知道,独轮车实际暗含的是杠杆原理。装上货物后轮子的着地处相当于支点,货物重心在支点后不远,而两个较长的把手则在更后面。所以独轮车既是装了几百斤重的货物,从后边两个较长的把手,也能把独轮车给抬起来,而抬起来也就能推着独轮车走了。
更重要的是独轮车对路况要求很低,在沟壑坑洼很多的地方也能推着走,而且还能速度较快的跑着推。原因是独轮车是一个轮子,而后边的两个支架也有着关键用途,因为支架相对很长的。所以抬起来后离地面并不高,感觉要翻了可以马上放下保持住平衡。而且即使翻了也没事。因为独轮车翻了不会大翻,只是向一侧歪倒了,从另一侧一压就回来了。
要推好装了货物的独轮车,没个十年八年的庄稼把式,根本就推不起来,光有力气不行,关键要掌握好其中的巧劲。让吴军中正规战士去推这个车那肯定是不行了,但是辎重队伍里面这样是车把式多得很,这些人干这种活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技术熟得很。
吴军经过一晚上的实验改装,大规模的选用了这种独轮车做的土坦克,另外不光是只蒙了棉被,在前边还搭有沙包。独轮车底盘低,正常推车都得猫着腰,所以再刻意弯着腰推,在车上边搭个向后的头盔型的沙包掩体,足能挡住正面打过来的子弹了。经过几番实验,独轮车这玩意载重量的确很大,在崎岖的路上仍能推得很快,所以推车技术熟练的辎重兵推着装了沙包的独轮车,跑的飞快而且还顺利的挡住了正面射来的弓箭。吴应期知道马尾军的火枪子弹那射出来基本上都是平直的,这样还真就不用担心马尾军的火枪射击了。
这样,连夜赶制了两百辆这样的土坦克,吴应期便再次信心满满的命令军队集结进攻。月光下,“土坦克”像老爷车似的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