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部门经理。然后一步步地,从部
门经理变成总经理,从总经理变成总裁,从总裁变成上市公司的总裁,再变成集团公司的总
裁。
我一直给自己定规划,而且是三年左右定一个规划,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区间。
职场新人的换位思考法
在进入微软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尝试站在一个换位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比如,我和我
的直接上司进行一对一的jiāo流时,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领导,用这样的方式问我的下属,他
的感受会是什么。如果我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下一步成为部门经理,我就不断开始考虑如果
给我一个团队,我将如何去做。
带着这种心理,我对微软的认识迅速超越了早期的兴奋和随之而来的迷茫。微软公司的
管理理念、运行模式、市场运作等一系列东西,在我眼前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对于初进微软的我来说,一些貌似不起眼的细节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发。比如,微软
每年都有两次评比,是由员工的直接经理来给员工评分,这个分数将直接影响员工的晋升与
否和奖金多少。由于公司要求,评分的结果要呈正态分布,比如要求3分(5分制)以下的
员工必须占到25%,所以经理们评分时不能当老好人,也就没有办法对下面的员工进行包庇。
同时,所有的员工也要给经理的各项指标打分,通过统计会显示出,他在人员管理的哪些方
面表现优秀,哪些方面尚有不足。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制度虽然在欧美很多大公司里并不罕见,但微软在这个制度的基
础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激励文化。微软认为,软件行业特别需要员工的创造力。在一套严格
的制度下,员工会成为很规矩的人,但员工的潜力也仅会发挥到70%就被限制住。而微软要
求每个员工都能发挥100%的潜力。所以微软独有的激励文化能使员工在做到70%时,给员工
提供更多的资源,为员工指出继续前进的方向,以鼓励他们达到100%。
微软也特别重视普通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微软,一位软件工程师的工资甚至可以
比一位副总裁还高。这是其他公司没有的机制。我认识一位在微软工作了十几年的非常优秀
的软件工程师,他的工资就高过许多副总裁。其实他有很多次机会晋升至管理层,但他都一
一拒绝。他告诉我,第一他对管理没有兴趣,第二他就想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技术上。
按照传统的企业观念,不从事管理工作的员工,工资肯定上不去。但按照微软的价值观,评
定职员收入高低的标准是依据其对公司的贡献而非职位。微软每年还会在它的5万名员工中
评选出30~40名比尔*盖茨总裁杰出贡献奖,这个分量极重的奖项是面对每一名普通员工的。
正因为有了这套机制,微软使那些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更多的激情-"公
司给我的资源也够了,给我的待遇也够了,给我的荣誉也够了,夫复何求?"
这些观察和思考,日后都成为我在微软学到的重要管理方法。
我眼中的微软激情文化
我心目中对各类企业有个归纳:三流企业靠人才,如果一个企业太依赖于某个人的话,
它就只能算做三流企业。二流企业靠机制,机制会把人的作用切成无数的碎片,因此谁走了
都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一流企业则是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