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入,有的摔下来,代价沉重。对于这部分孩子来说,童年时期的电影,迷人而血腥。这个地方,白天想出出不去,晚上想进进不来。日月交替,改朝易主。

    孙米拉的家距离学校非常近,大概只有五十米。非严格意义来讲,算是一个住校生。因为很多校园宿舍和教室的距离,都不止五十米。相比村里其他孩子,他是幸运的。也不知道人小时候是眼界窄还是步伐短,大人眼里微不足道的距离,在他们看来就很费事。即使是五十米的距离,孙米拉每天都感觉负担重重。更别说其他距离远的孩子。再加上目的地是他们非常抵触的地方,路途就愈发显得艰难。

    路途远的大人们也不放心。孩子年纪小,在力量和心智上都还未发育完全。上学路上可能遭遇各种大人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的危险。路途越远,危险就越多。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孩子在上学路上看到一个不知卖什么的人手拿拨浪鼓,就因为喜欢听拨浪鼓的响声而一路追随,完全忘了当天还要上学。结果追出去很远,跟丢后才回到现实世界,想起来没去上学,而且不知道回去的路。因为他来的时候心思全在拨浪鼓上,完全没注意路是怎么走的。直到晚上,心急如焚的家长才在邻村找到孩子,那个地方距离他们家有两三公里远。因此,很多谨慎的大人就接送孩子上下学。一来可以保证孩子安全准时到达学校,二来学校比邻村近。

    这样的状态持续没多久,矛盾就出现了。被接送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每天独立上下学,并且可以在路上自由玩耍羡慕不已。觉得家长给自己丢了脸,而且干涉他的自由。而没有家长接送的孩子又责怪家长不关心自己,看到别的孩子一放学就能跑进妈妈怀抱,心里酸酸的。攀比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领。比大人更加纯熟,猛烈执着。当然大人也有攀比心理,但他们能够理性判断,知道攀比心理不对,相应的克制或杜绝。孩子则不会,他们根本不知道这项本领叫什么名字,也不关心它叫什么,只感觉自己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倘若不运用这股能量,就觉得很不痛快。对于孩子来说,痛快就是好,不痛快就是不好。这是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于是,当他们把这本领使出来,他们觉得是天经地义,甚至是替天行道。攀比的出现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心智不成熟;第二,有朋友。还有一个特点:通过攀比想要得到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而且往往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纵然最后得到,热情也会很快冷却,他在乎的并不是这件东西,而是能够得到它这件事情。

    孙米拉的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父母均是朴实之人,性格内敛,勤劳安分。早晨天不亮便起来忙碌,一直到深夜。吃饭只勉强达到吃饱的程度,身上穿的都是多年的旧衣服,穿破了打上补丁继续穿。过年的时候,餐桌上会多出一些肉食,父母还会给买一身新衣服。对于小孩子来说,所谓过年就是吃好穿好。也就是这样,才觉得那时候的年特别有味道,因为与平时不同。

    父亲会开拖拉机。哪里开矿需要运输,就和几个要好的哥们儿搭伴去。起早贪黑,干的都是苦力活。母亲在家种地,操持家务,心疼父亲太辛苦,就给别人做一些手工活。在同学家里玩,开饭的时间看到他们吃肉。家长招呼他也吃,说自己家也要开饭了,然后笑着从同学家跑出来。说实话真是想吃,却不知为什么不吃。回到家问父母,为什么我们不吃肉,父母只是笑笑,然后给他盛饭。孙米拉觉得自己的父母很笨,这样的问题居然一次次答不上来。

    虽然生活慢慢好起来,并不是因为走运,完全是靠多年的积累。无论钱来的多苦,都要开心的花。尤其是这钱花在孩子身上。父亲常说,如果花钱都不开心,那还有什么必要去挣钱。给孙米拉买好看的文具,漂亮的衣服,伙伴们有的他都有。如果考试成绩优秀,父亲一高兴还会满足一个奢侈的要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