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类”的本义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c齐c晋c宋c陈c蔡c秦c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还欲居“九夷”施教,就说明了后一点。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c司马牛c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如颜回c曾参c闵子骞c仲弓c子路c子张c子夏c公冶长c子贡等。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决断。
“有教无类”思想的实施,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对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思考——从“培养什么人”到“如何培养人”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是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学校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群体c整体的发展,更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给孩子相对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基于以上的思考,高升实验小学以个性教育研究与实践为依托,在深入分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小学教育实际和试图把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力图使学校教育由“片面教书”向“全面育人”转变,力求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对学校具体的育人目标c育人内容和育人途径进行研究和实践,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c满足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需求c为学生创造适应其发展的教育。
个性教育源远流长。在我国,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c重要的c发展的,具有巨大潜能的c鲜活的c独立的生命个体,教育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c生动活泼地发展’。”学校校长王治国说道。
高升实验小学校试图通过个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来探索学校如何“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在用个性教育理念来指导整个学校教育实践活动c以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来丰富学校个性育人内容c以“教育活动课程化”来拓展学校个性育人途径c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个性教育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地思考。
实践——为每个孩子创造适合的教育
学校围绕个性教育育人理念,按照“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置理念,构建了由基础课程c精品课程c拓展课程和个性实践活动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力图为学生发展“创造适合的课程”。
同时,学校将个性教育理念内化到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教师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宗旨,遵循学科教学的发展规律,选择个性化的教学中介,通过教师具有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和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将学生个性化的学与教师个性化的教融为一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c思考和情感体验。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学校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真实的发展。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星星才艺节”“个性阅读节”“快乐英语节”“趣味数学节”等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