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禛却没跟着求情,反倒是目光游移欲言又止。

    皇帝指着他:“老四,你什么时候成了吞吞吐吐之人?有话直说!”

    胤禛一咬牙:“儿子去八弟府上探视当日,八弟隔屋曾与儿子叙话,让儿子给汗阿玛磕个头,允他避疾出京。”

    皇帝一愣,他想起同样的事情好像去年就发生过一次。老八原本应该随他一并南下,谁知刚到永定河便病倒不能成行,要死不活得让他带上也不是,送回京也不是,后来在老四的庄子上养了大半年。这件事情对他的名声多少有些影响,宗室总拿当年他亲手照料十八的事情做比,越发显得他苛待老八。

    这一次,老八是打算让他的仁君名声雪上加霜不成?

    皇帝想到这里便有了怒气,言语中也带出来:“他这样说,你便这样听了?”

    胤禛太了解皇帝,此刻无论老八是进是退、是乖巧是激进都没多大差别,皇帝的怒气需要找个人来发,那么让自己头疼的儿子自然是罪魁祸首万恶之源——他以前也这么干过,什么罪名都往老八头上安,准没错儿。

    他继续道:“儿子自然劝说八弟,阿玛几番派遣太医,可见拳拳护犊之心。八弟这样说,不是徒惹阿玛难过?知道的,懂他是怕危机皇城里的阿玛;不知道,还当他心存怨愤。”

    胤祉再度斜眼:好话歹话都你一个人解释完了,老四你口才令爷刮目相看啊。

    皇帝听了这话,由不得多瞪了胤禛一会儿,借机思忖老四这番话是否如有所指。

    胤禛自顾自说下去:“八弟这么大一个人,当时哭得不像话。他说他心中愧疚都来不及,哪里来的怨愤,只是如今身上染了急症不知还能不能在阿玛跟前膝下尽孝,他心里又念着良母妃,若存了半分私心,也必不肯走的。但他说大局为重,阿玛必然不忍心让儿子出城,但他不能恃宠而骄,任由阿玛额娘身陷险境,索性自己提出避疾。”

    胤祉:…………黑的白的随便你说了。

    皇帝年纪大了,自以为是个好父亲,辜负自己的是如狼似虎的儿子们。胤禛说的话听起来拉拉杂杂黏黏糊糊废话一大堆,但差不多正好戳中皇帝不愿为人道出的心思。

    这样一来,皇帝气平息了一大半。

    他“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胤禛听出皇帝语气中的缓和之意,磕头道:“儿子有罪,求汗阿玛责罚。”

    皇帝已然冷静几分,哼道:“你欺瞒不报,擅自过府自是该罚,先暂且罚你一年俸禄。”

    这样的处罚基本是走个过场了,胤禛装得知错能改:“儿臣领旨。”

    这当然不算完,皇帝咄咄逼人:“如今情形你既然知道最多,那依你看来,当如何处置?”

    胤禛绕了这样大一个圈子,就为了说下面这段话:“儿臣以为,八弟自请出京也是以京城安危为首。阿玛心忧八弟安危,但以大局为先,亦是理所应当。儿臣只担心八弟府中尚有幼子,恐他放心不下,不利休养。”

    皇帝又“哼”一声:“你倒推得干净。”

    胤禛听皇帝语气便知皇帝已经借由他的说辞想到应对之法,当下也就不再唠叨。

    隔日八贝勒上了一个折子,自称入秋之后身体总不妥当,自请辞了差事安心休养。

    在朝臣听来,这是一个令人不解的举动:若是真病,自行休养也就是了,请辞差事很有做作的意味;当然也有人揣测,这是八贝勒听见朝中动静,想要学着四贝勒避世装傻。

    皇帝沉吟一番,当众道:“这几年老八身子总部大好,好好休养也属应当,养好了才能继续为朕分忧。”

    这便是准了?

    众臣都如有所悟,皇上果真要撤了八贝勒的权?这是不满他结交宗室了?

    没几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