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件诡异到无法置信的事件,开始还要从几年前失踪的二叔说起。大概五六年前,那时我才十五六岁,还是一个天真烂漫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 然而有件事的发生却改变了我的性格与命运。
我家是祖传手艺人,说难听了就是盗墓贼,祖上曾传下来一本笔记,内容我没看过,据说是他们盗墓的经历,但奇怪就在爷爷从不让我们打开来,一提起笔记的来历他就叹气。
二叔是爷爷最为头痛的一个儿子,从小就是个小混混,长大后更是桀骜不驯,处处与爷爷对着干,甚至盗墓的技术都是自学成才,他根本不相信那只是本盗墓经历,后来他找了机会把笔记偷了出去,找人拓了一份后把原本又放了原处。爷爷并不常常把它舀出来,而且二叔也不在家居住,所以爷爷并没有发现。
不久后爷爷就西游了,在这之后一年左右,二叔有了消息。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用电子设备,而是用书信的方式通知了家里。
当时三叔以我小为名就没有给我看,后来我也了解了一些大概内容二叔说,那笔记最后几页记载的不是盗墓经历,而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他打算亲自去看看之类的。
我和三叔都没有在意,以为他又找到了看的上眼的古墓以此为借口罢了。后来,三叔整理家时发现了那本笔记,上面居然有着拓印的痕迹,三叔这才知道二叔那一年真的是在研究这本笔记,也开始重视了起来。
三叔的神经还是有很强的承受能力的,在他的亲哥哥失踪了五年后他才打算去找。由于三叔工于心计,所以盗墓方面的天赋并不如二叔,这五年来他也研究过那笔记可都没发现什么,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勾画。这也注定了这次找寻行动以失败收场。
接下来的时间三叔一直都是一边抽烟,一边研究,连胡子都没时间刮。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三叔得知了这本笔记真正的来历。
大概明朝中期,一个位于长沙的小镇,我的祖上,也就是那本笔记的主人就住在这个小镇,他们曾经是土夫子,不同于普通盗墓贼的是,他们官倒,直接向皇帝负责,倒出来的冥器一部分要充当军饷。
一开始有两队人马为军饷倒斗,就是所谓的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我祖上是属于发丘中郎将这一队的,只需要观看风水找寻肥斗便可,体力活与下斗都由摸金校尉去做。当然,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还是需要他们出手。
如此为皇帝做了很多年,不仅军饷有余,而且国库充实,渐渐地国泰民安c人心思治了起来,摸金校尉与发丘中郎将也就没有用了,人们也就慢慢地忘记了这两个职业的存在了。由于古墓尸气太重,而且空气常年得不到流通,所以长期接触会对身体产生极其大的伤害,以至于这两队人马早早的就金盆洗手了,他们向自己的后代以及世人隐瞒了这并不光彩的事。
这两队官倒有两本私人的笔记,摸金校尉一本,发丘中郎将一本。他们临死前把它交给下一代,并嘱咐他们千万不能打开,不然怎样怎样。那时人们大多迷信,所以一直没有人打开过那笔记,再后来人们也就淡忘了。
这种平静一直持续到清中期乾隆皇帝后,清政府开始变得腐朽c甚至无力管理民间疾苦。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天灾的情况,清政府都不治理。一来地方官员不敢向朝廷汇报,二来是真的无暇也无力再管。
当然,长沙当时也是灾情特别严重的一个地方。于是,靠山吃山,靠墓吃墓,全民动员盗墓,虽然造成文物大量流入外国,但也少饿死了很多人。最后,摸金校尉的后人把祖上留下来的笔记打开了,笔记上并没有记录多少文字,大多一页只记录两个盗墓事件而已,很快他就把笔记翻完了,在笔记的最后几页却没有文字,有的只是简单的勾画。这人也是不是泛泛之辈,他们认定这是一个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