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c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c芝麻c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c桂树c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c祭月c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秋夜的美食。
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届时万民同庆。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现代,关于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都流传甚广。只是不知道,从小在台湾长大的欧阳馨语对这个节日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