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兵的方向转变,但由于根深蒂固,第一兵的帽子,很难被摘掉。

    时间溯到一周后,四大队突然流传起了又一则关于杨丽娜的传闻:说是杨丽娜在影片客串虽然只有十秒钟左右的出场,但是却令导演和剧组众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导演给了杨丽娜一个很高的定义:演技一流,外型脱俗,此女一旦踏入演艺圈,将会一鸣惊人。随后他费尽心机想拉拢杨丽娜离开部队进军影视圈儿。而且这位导演也颇有实力和耐心,竟然还请到了解放军某工团的某位正师职首长来当说客,但却被杨丽娜一口回绝:本医生不感兴趣。

    传闻而已,不足全信。但是无风不起浪,如果说这事儿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那都是扯淡都是意淫。但是发生在杨丽娜身,却没人怀疑。因为杨丽娜一直是天使的代名词,是传的象征。在她身,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迹。

    我觉得那位导演纯属癞蛤蟆想屁吃!什么演技一流,外型脱俗!十秒钟镜头一晃,一句台词都没有,你能看出她演技一流?

    在哪里都是一样:长的漂亮,遭人惦记。

    谁都知道娱乐圈儿里那点儿事,但是这导演竟然想把手伸进部队里,这简直像是天方夜谭了!

    而且,还是号称天下第一军的央特卫部队!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类似的版本,不过版本的主人公,是吕向军。吕向军头顶着国第一特卫的称号,自然也引起了拍摄组的青睐。吕向军在影片客串了几秒钟的特务连指导员,出镜相当少。或许是为了平衡拉拢杨丽娜引发的猜疑,那位自恃清高的导演,竟然以同样的名义,想要拉吕向军下水。

    吕向军是这样豪迈回绝那位导演的:怪不得你会拍戏,因为你太意想天开了。拍戏,需要想象力;但现实,得符合实际。

    这段插曲腾起的浪花,很快便被部队的快节奏扼杀在时间的长河之。

    五月下旬,队开始选拔一部分有骨干潜质的战士,进教导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名额为十个。

    这种集训被称作‘学兵队’,目的是为本单位培养骨干。凡是进学兵队参加完三个月集训的战士,回来之后几乎都能成为队的骨干力量。

    全队的战士们纷纷踊跃表现,都想成为其一员。

    而实际,特卫局有三个队非同小可:学兵队,学员队,警卫队。

    简捷地概括而言:学兵队,培养骨干;学员队,培养干部;警卫队,为国家培养特卫!

    当然,这三者有着一定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最神秘最具威慑力的,当然是警卫队。任何一个央首长的贴身警卫,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后进警卫队特训后的结果。进了警卫队,各项成绩合格,意味着,一名国特卫的诞生。

    而国特卫,另外一个通俗的称号,便是南海保镖。

    关于进学兵队特训一事,我知道自己排不号,因此也不准备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但实际,很多同年度的兵,都在积极准备,工作方面冲在前抢在先,队长的房间,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或是打扫卫生,或是搞一些小动作,故意让领导感受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我很反感这种临阵磨枪的作风,想下学兵队想当骨干,早干什么去了?

    其实,进学兵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好处:考学。

    特卫局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了一个不成的规定,只有进过学兵队的战士,才有资格参加军校招考。当军官是每一个战士的梦想,因此下学兵队的名额,自然也成了香饽鋍。而且,考军校或者当干部,是通往‘警卫队’的必经之路,要想成为一名国家特卫,警卫队,也是必经之路。

    这天午,队组织进行队列训练。

    以分队为单位,开始站军姿。站军姿是队列训练的必修课,正式训练之前,往往要站半个小时的军姿。可别小看这站军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