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天雨。
燕王朱棣临窗而面朝南方,人不能寐。南方便是顺天府所在的方向,也是如今大明的朝廷所在,自从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天下百姓归心整个大明一片欣欣向荣,却逼迫得他的叔父们一个个黯然收场,也许下一个就轮到朱棣自己了,难道真是应了那就帝王之家无亲情可言吗?
揽衣推枕起徘徊,直到凌晨时分,王府侍者报曰道衍马和等人深夜来访。燕王朱棣闻言起身更衣于卧室接见来人。
白日里燕王朱棣见道衍等人未曾发一言,他已经知道道衍必有深意,道衍留书以十胜十败之论劝解燕王可谓是用心良苦。虽然已经大概猜出了道衍等人来意,但是燕王作为领导还是要三辞而后请才行。
朱棣问道衍曰:“先生等人此来所为何事?”
道衍欠身向朱棣一拜说道:“日间人多口杂,虽然来人虽然都是北平文武官员,但是未必都是心向王爷的人,所以有些话我才留到现在才说。”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同时摆了摆手示意道衍继续说下去。
道衍曰:“我留书殿下想必殿下已经过目罢了,关于此事不知燕王有何打算?”
燕王朱棣曰:“本王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毙,然而朝廷势大,我担心若逆天行事恐怕是以卵击石。”
道衍曰:“朝廷悍然削藩,罔顾叔侄亲情实为不仁。若是殿下任由朝廷处置不免要沦为庶人,但若安分守己自保想来不成问题。若是起兵对抗朝廷,虽然冒了极大的风险但是却也创造了无限的机会。战和两策各有长短,白日里议论中北平众文武都主张与朝廷何解,但在下却持有不同意见。在下以为建文帝以仁义治国如今背道而驰连续迫害诸镇藩王,必然会让藩王们抱成一团对抗朝廷。所以我等并非孤立无援,依在下之间诸位藩王以殿下为首抱成一团必然可对抗朝廷。进可谋取天下,退也能保全自身。”
马和附和曰:“不错,朝廷虽然兵甲几十万,但是却久疏战阵又缺乏统兵将帅。而我军虽然只有数十万但是兵精将勇,在我看来朝廷才是一颗大卵,而我们才是一块坚石。殿下一旦举兵必然会得到天下诸王的响应,届时殿下便可邀请他们出兵相助。”
道衍曰:“如今万事俱备,却只差一个起兵对抗朝廷的借口。古人言名不正则言不顺,兴兵必须顺应天命才能够平息天下人悠悠之口。”
朱棣问曰:“依先生之见,当以何名目起兵?”
道衍曰:“朝廷削藩,实则是黄子澄、齐泰二人暗中谋划,太祖皇帝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为了保证朝廷的正常,如果出现奸臣乱政的情况,藩王可以带兵入京勤王,以“清君侧,靖国难”。殿下可以打一个除奸佞、清君侧护国勤王的口号。”
朱棣大喜曰:“此计甚妙,看来先生对靖难一事早已经成竹在胸了。”
道衍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纵然是有九分把握也不见得能成事。起兵对抗朝廷一事事关重大还需燕王圣断,我等静候殿下决议。”
道衍说完这些话,就要与众人转身离去。燕王留步众人曰:“本王注意已决,即日起便与朝廷对立角逐,一切全仰仗各位支持了。”
众人齐跪拜于地曰:“愿效死命。”
北平燕王与道衍马和等人密谋之后,决心起兵对抗朝廷。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难之变就从这里开始了。
如今朝廷的军队已经在北平附近做出了防范的措施,燕王这边谋划新定,仍然需要大量时间做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燕王朱棣先装病,然后上书建文帝让自己的三儿子回归北平。
但由于北平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顿时使得燕王的整个计划出现了危机。
燕王为了稳住朝廷遣使入京师金陵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