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妇人站在他身后,似乎与四周的黑暗融为了一体,唯有那张瓷白的脸显得格外清晰,她一身民国时期的姨太太打扮,蓝色的旗袍,整齐的发髻,朱唇黛眉,右边嘴角长着一刻米粒大小的红痣,端得是贵气又妩媚。
红色的的小痣动了动,妇人笑了:“呀,你回头了。”
林桐的瞳孔一缩,像是被施了什么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的僵在了原地,只能气恼又惊惧的看着对方蓝色的旗袍离他越来越近。
旗袍下是一双裹足小脚,因此她走得很慢,衣摆随着走动轻轻地摇晃,说不出的韵致好看。
等走到近前,细白如葱的手指划过他的脸,妇人露出痴迷的神色:“啧啧啧,瞧这白嫩光滑的小脸真是上好的灯笼皮呀。”
林桐顿时一阵恶寒,这个老女人果然是要把他做成灯笼。
“宿主先别动手。”阿狸突然出声,阻止了林桐召唤丧尸们的动作。
“为什么?”
“有人来了。”
“哒哒哒”阿狸话音刚落,妇人后方果然出现了一道模模糊糊的人影,那人影十分瘦小,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着一根乌黑的树枝,树枝点在地面上,发出了规律的敲击声。
“阿兰,你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了,连提着红灯笼的人都敢动了。”
苍老嘶哑的声音越来越大,最后一个字落下时,老者站定在妇人不远处,手中的树枝重重的砸到地上,合着话音,势如大山压顶,搅得周遭的漆黑不断翻滚,隐隐的又现出了之前小镇的轮廓。
妇人眼中闪过一丝忌惮,厌恶道:“老太婆,这路过的游魂野鬼你也要管,是不是管的太宽了?”
老婆婆掀起松弛的眼皮懒懒的看了他一眼,平淡却不容置喙的说:“规矩不能破。”
“哼!我今天就偏偏要破了这个规矩!”妇人冷哼一声,双手舞动,身前突然亮起了十多盏白灯笼,上面或悲或喜或怒,全都是不同的人脸,这么多灯笼竟都是人皮做的!
“去。”老婆婆抬起鸡爪子般瘦弱粗糙的左手,手中灯笼轻飘飘的飞出去,在一片刺目的白中如同蜉蝣撼树,孤零零的一盏,甚是可怜。
那些张扬无比的人皮灯笼嘎嘎嘎的嘲笑起来,不过嘲笑声并没有能持续多久,红灯笼散发出柔和的红光后,触到了红光的人皮灯笼纷纷尖叫着四散开来。
林桐一头雾水的走过去坐下,“耿婆婆。”
“恩,你应该好奇阿兰是谁吧?”耿婆婆微微扭过身子,转身面对着林桐,双手交叠放在褐色的旗袍上,说话不紧不慢的,像是教养很好的家庭出来的大家闺秀。“想不想听一听老婆子我的故事?”
“您说,我听着。”
“阿兰是我亲妹妹,我们嫁给了同一个老爷做妾,那时候华国乱的很,到处都在打仗,我们跟的那个老爷是个大人物,虽然年级有些大了,但是能够保我们衣食无忧,日子倒也不是那么难过。”老婆婆带着追忆的口吻说起,像是打开了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盒,开启了尘封许久的记忆,带着林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
“后来,战火终于烧到了我们家门口,那一夜,衡城的城门破了,老爷得到消息之后当机立断的就带着全家开始逃亡,同样,那一夜,也是阿兰生产的日子。”回忆到这里,老婆婆的手紧了紧,平整的旗袍被抓出了几道褶子,顿了一会儿,她才接着平铺直叙的开口:“老爷抛下了阿兰,还有阿兰未出生的孩子。后来,日人破城之后,天刚亮,就开始放火,烧了整个衡城,也烧死了阿兰。不过,阿兰的孩子被她的丫鬟带走了,兴许逃过了一劫。”
“过了近百年,阿兰还是恨。所以,如果你将来有机会,能不能帮忙找找阿兰的孩子,找到了就去她的坟上拜一拜,她恨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