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胜仗的。”

    “好!今后军事操练和征战,都由各地提督和总兵负责。”吴应熊这话,说到了吴三桂、唐通、姜瓖、白广恩这些武将的心坎里。平西王吴三桂、定西王唐通、镇南王姜瓖、镇西王白广恩以前也思考过大明军制问题,他们以前也深受其害,但是以前没有谁敢提出来。他们都对吴应熊的话连连点头,支持吴应熊的军制改革。

    兵部尚书宋权也觉得大明必须进行军事制度改革了,否则难以得天下的将心。

    唐通想起自己在居庸关与贼军血战,却被太监杜之秩偷偷打开城门,腹背受敌不得不降,恨恨地咬牙切齿,道:“还有,崇祯亲信宦官,那些阉狗却一个个投降叛国!所以京城才被李自成的贼军攻破!”

    吴应熊点点头,说:“定西王说的也有道理,崇祯亡国,太监干政是很大原因,阉党暂且不论,京城被李自成轻易攻占,投降的太监都该死。我们要建立章法,从制度上彻底杜绝了太监干政。”

    宦官干政问题,是明朝政治的一大毒瘤。吴三桂等都是武官,不知道怎么改变这存在了数百年的制度,吴应熊说:“太监气焰嚣张,得益于制度:一是太监秉笔,帮皇帝在公文上批红;二是太监掌握东厂、西厂,监督百官;三是太监外出监军、监税、监矿。我们只要对症下药就好。”

    唐通很高兴,问道:“贤侄,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怎么限制阉党的权力。”

    吴应熊说:“宦官专权,首先是太监掌握的东厂、西厂,现在已经自行解散。我已派满云龙大将军率禁卫军入宫,在皇极殿前竖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铁牌,铁牌高一丈,宽六尺,详细规定了限制太监的章法,比如太监不得外出为官,也就是说太监不再监军、监税、监矿;太监出宫门必须得到批准,私出宫门一步者,斩;太监不许结交外官等。但凡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好啊!果真是将门出虎子,你这性子倒真跟你爹一样,胆大妄为,什么事都敢做。”唐通哈哈大笑,夸赞吴应熊道:“我就喜欢侄子这种爽快人。”

    新上任的刑部大臣王永吉表示:“丞相,皇上还可以宣布刑部拥有插手太监事务的合法权力,朝臣可以将犯错的太监先斩后奏,也就是说,大臣们可以通过刑部与慎刑司的渠道,把看不顺眼的太监拉出去杀掉。”

    吴应熊说:“这也未尝不可!”

    礼部尚书朱继柞也提出了建议,说:“大明祖制,朝臣与太监相见,相互行礼致敬。遇到大太监或者关键岗位的太监,朝臣们往往抢先行礼,甚至卑躬屈膝,表示孝敬,内阁大学士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应该再规定凡太监与朝臣相遇,不管双方品级高低,太监都要主动低头、让道。若不谨遵,将总管太监一并治罪。而且太监遇到大臣不仅要让道致敬,也不能直呼大臣的名字。”

    吴三桂点点头,说:“这样也好,可以明确规定太监低朝臣一等。”

    吴应熊对推行这些限制太监的权力新规定大为赞赏,鼎力支持。改革军制和限制太监的权力,这两把火,得到了在座的新明的诸王和重臣的一致同意。

    这时,吏部尚书张若麟又提出:“眼下我们最紧要的事,还要整顿吏治,得天下臣心。原来明太祖制定的祖宗家法,乃是史上最苛酷、最残忍的律令,给官吏的薪俸低到不足以有尊严生活的地步,以至于贪污腐败盛行,看看李自成从京城官员家里搜出的数百万两金银,就知道大明朝吏治有溃烂!这种局面不利于大明一统天下,现在国库收缴了一些钱财,可以适当提高官吏的饷银,这样也有利于吸引天下英才为朝廷干事。当然,提高朝廷官员俸禄的同时,要加强吏部的考核和监察部的监督。”

    “张大人说得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