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怕是很难出嫁,你得替她多盘算,多准备一点的嫁妆,我不计较,真的,都给她,看能不能早日为妹妹找到如意郎君。”妹妹嫁了人她才安心,打小养成的习惯,没看着病弱的妹妹一切都好,她顾不到自己。

    呵!不厚道,祸水东流,居然扯到她身上,大姊几时也会耍阴招了,莫不成是近她这个墨,所以心也黑了?

    “娘,长幼有序,大姊没嫁哪轮得到底下的弟弟妹妹,常言道长姊不出阁,小妹难说亲。”

    “有这句话吗?”怎么她没听过?

    宁知秋面色不改,把假的说得跟真的一样。“这是蜀地这里的说法,我在市井间听人提起的。”

    “喔,原来如此。”她很少出门,自是没有听闻。

    周氏保有后宅女子的习性,除了刚被流放的第一年因为生计困难跟着下田做些农务外,家境一改善后她便不轻易外出,整日待在家中处理家务。

    骨子里的清高还是在的,虽然是被流放的,不过却是受人牵连,本身无过,不像流放村祖的其它村民,他们是真正有罪之身。

    因为这样,所以连村长家也是不亲近,维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娘,女儿家不嫁人是会结仇的,大姊不像我天生体弱,产子恐有风险,我不嫁人是天经地义,要保命的,可大姊打一出生就少有病痛,身子骨强健得跟男人一样,她不嫁人说不过去,你不想抱抱白胖爱笑的小外孙吗?”

    姊,抱歉了,是你不仁,我只好不义了,不管你是不是无心,妹妹祝你嫁得顺心,事事如意。

    祸延己身当然要赶紧推掉,避祸为重,姊妹之情先搁一边,来日再续上,当务之急是先把大姊嫁出去。

    一年不好婚嫁两次,这是这时代的习俗,同年同个家里只能办一件喜事,重了会招来不幸。

    嘴唇微微化肿的宁知秋忍着不去抚摸,面对某人的强势攻击,她心里其实很不安,她对华胜衣多年的了解,他向来言出必行,从未有过未兑现的时候,一言既出绝不收回。

    所以她非常担忧,惶惶难平静。

    姊妹俩的心情都一样,不想太早嫁人,能拖且拖,拖过了十八再来议亲,若能躲到二十就更好了。

    别人是恨嫁,恨不得郎君骑大马来迎娶,大红花轿揺揺摆摆的入了婆家,可她们俩是拒嫁,还没把当姑娘的福给享完呢!谁乐意当人老婆,伺候着夫家一家老小。

    折旧率最高的是新娘子,一跨过门尴就“老”了,多了个婆字。

    又老又婆,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呀!

    “听到了没,大姊儿,娘想抱孙子了,你就凑合凑合吧!不算太差的对象就嫁过去,明年娘就有孙子抱了。”小女儿那身子就不要指望了,还是健康的大女儿妥当,一嫁人就来个入门喜。

    被美好愿景打动的周氏欢喜得笑开了,心里想的是根本还没影的外孙,一双老胳臂等着抱。

    “娘,你糊涂了,这种事怎么能凑合,我……”不嫁不行吗?她连针都拿不稳,如何绣嫁衣。

    “大姊,你不先问问大姊夫是谁吗?说不定听名儿就急得想嫁,咱们拦都拦不住。”宁知秋眼中一闪狡黯,乐见其成大姊为人妻,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留来留去留成仇。

    宁知槿发恼的瞪了妹妹一眼,怪她多事。“不用问了,我去喂蚕……”

    “蚕室有人顾着,用不着你去喂,咱们花钱买人可不是买来当摆饰。”宁知秋笑嘻嘻的扯住她手臂。

    淮南大水,不少难民涌入蜀地避难,捡便宜的宁二小姊一口气买了十二人,价钱少了一大半,她把人分派到蚕室和桑园中干活,伺候好祖宗才有工钱重。

    宁知槿忿忿的一瞪,“就你那张嘴害人,自个儿不嫁还推我当挡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