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唐,重新开创新的大唐盛世!”

    殿上群臣听到新皇有这样的鸿鹄大志,他们感到很高兴,认为大唐中兴有望了。尤其是一些忠臣们对新皇的这番话更是欣慰,他们完全相信李从嘉有这个能力,但就是不知道他是否有信心去跟敌人对抗。

    大臣们便再次齐呼道:“国主英明,国主有此大志,实乃我大唐臣民之福!国主此番话足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国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臣们再一次三呼万岁,李从嘉的兴致高涨,突然间信心十足,方才感觉到受群臣拥护原来是这样有成就感。

    本来还在为当皇帝的事深感不满c郁郁寡欢的李从嘉,这下从大臣们异口同声的支持声中找到点做皇帝的感觉,凝重的心情也逐渐的舒展开来。

    李从嘉喜笑颜开的宣布道:“朕自今日起改名李煜,封母后为圣尊太后,封周娥皇为圣后昭惠国后。朕今日大赦天下,群臣尽可普天同乐!”

    散朝后,新皇李煜作为南唐第三任国君,而且已向宋称臣,并且奉宋为正朔,李煜继位以后理应向宋朝述职,说明其新主继位一事,哪里敢有丝毫的怠慢,即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宋太祖打报告。于是,李煜便派遣使臣前往宋朝廷,向宋太祖表陈袭位大事。并向宋太祖赵匡胤上书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一书,原文如下: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因非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

    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扆。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论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后主李煜向宋太祖赵匡胤上书的这篇表文大意是:臣只是诸多皇子中的一子,实则惭愧自己非出类拔萃之人。自从攻完学业以后,却有心脱离尘世,向外世外的生活,不愿意卷入皇家争斗当中,更加不稀罕什么功名利禄。但从小受到祖父c父兄庇护,喜欢安逸自在,更加向往那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一向仰慕先贤伯夷c叔齐的高尚德操。臣以诚恳之心上报先君,并非虚词假话,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只因父兄相继于臣之前去世,按皇子主次顺序以此后推,先世认为我为人正直,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因此让臣掌管国事。先君去南昌以后,让臣以太子之尊留金陵监国,以储君之职授予监国和抚军权力。臣担心能力不够,常常勉励自己。父兄去世以后,臣不认为这是上天对臣的惩罚,子承父业,不敢隐没本性。先帝建立江东基业,已有二十年矣。先帝当政期间,日理万机,身心疲惫,请求解除背负。臣兄长文献太子从冀,本来即将要继承皇位,臣也已做好归隐打算,但是世宗劝说已久,先世上表论因此终停。陛下恩威四海,臣深感陛下恩情。臣将告诫子孙,投靠并报答陛下的统治。我乐意舍去王位,也不求什么名分。既然继承祖宗之庙,怎么敢忘记祖宗托付之责?臣只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