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苏瑾忻,拖着疲惫的身子下了车,走过一段林荫马路就到了汪家小区,赫然就是强子所在的棚户区。这里说是个小区也说不上,没有保安没有物业只有几栋旧房子,不过不能更改这里曾经是一个小区的事实,它见证了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小区内路灯还算齐全,基本没有什么阴暗处,角落里稀稀拉拉的长着些杂草,进去一条巷子,旁边有一个篮球场,球框耷拉着脑袋,球场基本平整。对面就是苏瑾忻的家。
上楼梯,开门,吱呀一声打开,又“砰”的关掉,家里空荡荡的,回家没有人回应。苏瑾忻家不算新,房子是三居室的,在这个汪家小区算是规模大的了,家具很简单,很久没有添过新家具,都是些上了年岁的。给人失落的感觉。
苏瑾忻小时候,家境殷实,父亲是做生意的,赚了钱,在那时是很有钱,很早就在汪家小区买了房,那时能在汪家小区拥有一套三居室也不是一般人能承担的。
后来事业上成功了,人却跑了,留下她母女俩相依为命,苏瑾忻每次问父亲去哪里了,母亲都是生气的吼她不要问,从母亲的眼中可以看得出,她还爱着他。
母亲没有再婚,一个人撑起这个家,供小瑾忻上学,小瑾忻也很懂事,从千金小姐转变成早当家的孩子,母女俩过得虽不富裕,但也平淡幸福,自己却累倒了,苏瑾忻坚持给妈妈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生活给瑾忻开了一个个的玩笑,但要强的的苏瑾忻从不向生活屈服,在同学面前始终是一副乐观坚强的形象。后来苏瑾忻上了医科大学,本想着毕了业就赚钱,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却不料出了象牙塔的世界很无奈,抱着美好的憧憬出来,找工作难上难,毕业几个月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便一边找工作一边做兼职。
房子显旧,但胜在格局很好,干净,桌子上铺着碎花桌布,老式沙发上放着几个干净的抱枕,屋里挂着很多自制的饰品,倒也很温馨。苏瑾忻对着镜子,给自已一个微笑:“妈妈快点好起来吧。”
第二天,苏瑾忻早早起来,先把粥熬上,然后扫地洗衣服。出门时又是精神饱满。
市人民医院,内三科。住院病区人来人往,医生匆匆忙忙,护士或者整理器材,或者在那几个人闲聊。
“瑾忻,又给妈妈送饭了啊。”一个护士亲切的打招呼:“你妈妈已经起来了。”
“恩,知道了李姐。”瑾忻甜甜的回应。
某个病房内,一个老人正在拿勺子喝粥,额头上的皱纹诉说着沧桑的故事,头上根根华发,却不凌乱,梳得工工整整。看得出来很高兴的样子,一边喝还一边说:“忻儿啊,医院有饭,你就不用每天给我送饭了,来回跑着多辛苦啊,这里护士对我很好,护工送碗了她们就自己送过来,你不用担心我。”
“没事,妈,你喜欢喝我熬的八宝粥,等你出院了我天天给你熬。”
妇人吃着吃着,喉咙突然被什么堵住了一样:“闺女,哎,让你受苦了。都是我这病,拖累了你,咳咳”“妈你慢点。”瑾忻忙起身轻轻的给妈拍背,嘟着嘴:“你说啥呢,以后不许说这种话了,您啦,不想我担心啊,安心养病,早点出院才是正经。”妇人才笑着说:“好好好,我不说就是。”瑾忻舒展眉头:“妈,别担心,卢主任说你很快就可以出院了呢,快趁热吃,都凉了。”
医院走廊上,瑾忻脸色焦虑,追上一个四十多岁的医生急切的问:“卢主任,我妈情况怎样了?”卢主任正要去病房,听到问话,回过头来,说:“状态越来越不好,加上肺炎,再抢救也没什么意义了,欠医院的住院费也不少”瑾忻忙接过话:“钱我会想办法解决的,能解决的,救救她吧我不能看着她不管。”卢主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了,你放弃吧。”瑾忻哽咽了:“妈妈独自把我带大,太辛苦才累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