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鼓橐。     所谓鼓橐,其实是鼓风机的原始形态。     从外表上看,它是一种由牛皮缝制起来的皮囊,可能里面安装了撑环与挡板,可以通过人力鼓风进入冶炼炉之中,使得炉温升高。     成源无比骄傲的站在这五座竖炉前,向张越介绍着“侍中,仅仅是这五座竖炉,每日便可出精铁两三千斤!”     “只是可惜,新丰县本身没有铁矿,只能从蓝田的铁官处采购来冶炼的生铁”     张越抬起头,望着这些竖炉,脑海中无数资料与消息闪过。     兰台记载的数据和后世的数据,立刻就综合到一起,让他在脑海中形成这些竖炉的基本参数与三维结构图。     它们应该是一种标准的竖炉。     所谓竖炉,顾名思义,就是直立的冶铁炉。     这是冶铁技术在汉代进步标志之一旧秦和战国时期,铁已经开始被诸夏民族冶炼和运用在各个领域。     但是彼时,冶铁技术不过关。     炼出来的铁,质量差,含硫量高,易脆易断,与之相比当时已经成熟的青铜技术,要可靠和稳定的多。     所以,战国时代的结局是大规模制造和使用青铜兵器的秦国,靠着登峰造极的青铜技术,吊打了使用各先进的铁兵器的东方列国,完成统一!     但在汉季,一切都改变了。     因为,冶铁炉出现了!     当这种划时代的高炉出现,立刻就淘汰掉了旧有的坩炉炼铁。     特别是在汉少府和那些曾经的超级铁商工坊之中,大型冶铁炉,迅速的淘汰掉了坩炉和曾经的青铜冶炼业。     至迟在当今天子统治时期,竖炉技术开始出现。     并立刻取代其他旧有的冶铁炉。     这种竖炉,可能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充斥着各种缺陷和不安全的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但在当代,却是汉家强大的根基之一。     因为     以张越所知,后世的考古学家曾经发现和出土了大量汉代竖炉遗址。     经过复原后,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这种竖炉,平均每日可以出铁051吨,或者冶炼200公斤以上的精铁。     尤其是在古荥镇出土的完整汉代中叶竖炉,让人叹为观止。     而综合兰台的记录与后世考古发现的数据。     张越现在已经知道,这些竖炉是用耐火的铝土以版筑法夯成。     四周炉壁,使用大量的耐火石英石烧制的耐火砖。     拥有外部加料口和多个人力鼓橐。     而眼前这五座竖炉,最矮的恐怕也有三米高,最高的甚至可能达到了五米!     属于本时代最好的冶铁炉!     保守估计,仅仅是这五座竖炉,只要原料充足,每日可炼精铁三千斤。     也就是15吨以上的精铁。     技术水平已经接近了西方欧陆十七世纪末的冶铁技术。     只是     “还是不够啊”张越在心里想着。     目前,汉家天下的冶铁产量,大约是每年两百万斤到两百五十万斤左右。     大约相当于50007000吨左右的生铁年产量。     这么点产量,怕是连后世一个淘汰的粗钢厂的一周产量也不如。     而天下每年的生铁需求量,却远超这个数字。     所以,汉家的铁器一直供不应求,以至于国家每年能通过官营铁器,获利数万万!     只是在目前来说,新丰的冶炼规模也差不多到极限了。     主要是因为新丰没有铁矿,也没有煤炭。     只能从蓝田县的铁官那购入。     而蓝田县的铁官,每月的产铁规模也有限的很。     现在,汉家已知的富铁矿,都在蜀郡、南阳和齐鲁。     所以呢,在新丰发展超大型冶铁工业,几乎没有什么未来。     但是,发展高端炼钢技术,却是可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