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9)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用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他名义上还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

    曹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

    公元221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他是魏的奠基人著有《孙子略解》c《兵书解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c《观沧海》c《龟虽寿》等诗编

    史书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表现出明显的贬曹但后世学者认为这是有意的歪曲事实并沒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生产的恢复有着重大贡献身为诗人的他其诗歌势力浑厚胸怀广大

    作品特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題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c《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來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亦影响了后來杜甫白居易等之文风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c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c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袅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c《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曹操不仅在军事c政治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汉魏之际社会文化的变革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曹操出身寒门且与阉宦有关自然缺乏儒学世族的文化积淀与教养因此他不仅在政治观念上多与世族社会人物不同而且在为人作风上也与他们格格不入关于东汉末年儒学世族与寒门的文化差异及其表现陈寅恪先生所论颇为精辟:“东汉中晚之世其统治阶级可分为两类人群一为内廷之阉宦一为外廷之士大夫阉宦之出身大抵为非儒家之寒族主要之士大夫其出身则大抵为地方豪族或间以小族然绝大多数则为儒家之信徒也职是之故其为学也则从师受经或游学京师受业于太学之博士其为人也则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然后州郡牧守京师公卿加以征辟终致通显故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自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即仁孝廉让等是然则当东汉之季其士大夫宗经义而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