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7章革命圣地]

    第36节(36)

    36

    婚后的和杨开慧聚少离多,这对革命伴侣为了执着的信念经常天南海北。开慧的性格自有她刚毅c坚强的一面,但在情感世界里,她又是那样多愁善感。

    这便注定了杨开慧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承受的情感磨难,而这又是和身份的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而的内心又埋藏了多少对开慧的依依不舍!

    1927年夏,八七会议后秘密潜回湖南的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

    8月底,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

    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永诀!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

    同时,开慧的处境却是那样地险恶。

    敌人到处在搜捕她,她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地下工作。

    杨开慧自小显示出一种女性的温柔,内向而又沉静的心理特征,童年的杨开慧身体蠃弱,性情内向,并不爱动,因此与一般的孩子将大量时间投放在玩耍上不同,童年的杨开慧,已经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开慧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在杨开慧后来被人发现的自传体回忆录《从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杨开慧涉及到最多的内心世界之一就是她短暂一生中始终感觉到死亡的影子,而她已经千百遍的思考过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了。

    在杨开慧生命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内心始终有自己将死亡的念头,而帮助它对抗这个始终萦绕着她幼小心灵的黑色阴影的c是她对

    母亲和家人爱:“我总舍不得我的母亲去受那样的痛苦——看见我死的痛苦——不是有这一个人有力的牵伴,那我简直没法生活下来的可能了!”这是后来她自传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是在认识之前的想法。杨开慧从一开头就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敏锐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就在替自己规划未来人生最重大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抓捕。面对爱人,她是那样地温柔,但面对敌人,她又是那样的刚强,这就是杨开慧。

    出身书香门弟c“举止温婉”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c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带着儿子岸英在狱中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

    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

    “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

    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开慧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

    同年11月14日,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

    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

    “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牺牲的当晚,尸体被远方舅舅偷运回家。7岁的岸青和仅3岁的弟弟毛岸龙抱着妈妈的尸体大哭不止。

    过了十几天,毛岸英被营救出狱后,才准备掩埋开慧的遗体,三兄弟与妈妈难舍难分,痛哭不已,毛岸龙还非要和妈妈“睡”在一起。

    在场的人无不痛哭失声。

    毛岸英是第一个止住眼泪的,他擦了一把眼泪对两个弟弟说:

    “我们要懂事,要为妈妈报仇!”

    那时毛岸英8岁。

    不久,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得知妻子牺牲的消息,痛彻心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