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历史机遇]
第5节(5)
5
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她俩轮流地为我翻译李进同志的讲话。主要内容是1966年2月下部队开展文艺工作。即文学艺术如何为工c农c兵服务。
我的任务不光是听听而已,而且很认真地作笔记。每当我有疑虑或者是什么地方听不懂的时候,她们非常耐心地向我解释,直到我重新提起笔来。
“不好意思,耽误你们这么多时间。其实只要将李进同志讲话的原稿交给我自己看就可以的了。”
“不用客气,这是李进同志亲自交待的任务。”
直到我回来美国之后,重新整理笔记时,才真正明白李进同志的良苦用心。当时正值文革期间,所有文字都要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才能对外公布。这场革命甚至让像和陈伯达这样的高级别的军事家和老资格的革命家都落了马,被“清理”出了革命队伍。
她们一直坚持口头宣讲文件和李进同志写的未经审查的报告,直到五点半钟于过来敲门才停止工作,开始收拾手中的黑色塑料袋(公文包)。然后,很有礼貌地向我道别。
她们刚走一会儿,我还没有从兴奋和疲惫状态中恢复过来,于过来吩咐:
“赶紧收拾一下个人卫生!”
今天实在是太累了。从早晨到现在一刻也没有休息。上午是与几位妇女代表座谈,下午听报告。而且我还得赶紧将笔记整理出来。
“我想先吃点儿东西,再将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和消化一下。”
“不行!”
于立刻否定了我的请求。态度十分坚决。
“为什么?”
“因为今晚李进同志有可能要来看看你。快点儿吧!”
于没有再多说什么。
具体会见的时间c地点和内容,我一概不知。
第一次见到李进同志是八月一日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时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四十五周年庆。我与李进同志中间隔着四张桌子。
李进同志坐在几位显赫的老革命家中间。其中有朱德和董必武,都是看过八旬的老革命。
李进同志身着灰色制服,正与柬埔寨西哈努克夫人谈得十分起劲。
我远远地望着她,心中充满了敬意。
李进同志留给我早期的印象是一张1960年发表的照片。摄于1950年。李进同志落落大方地面对镜头,开怀大笑的照片。
“二十分钟后出发!”
于明确下达了指令。
我赶紧“冲”进浴室,洗了一个冷水澡。为防止感冒,我吞下了双倍的头痛药。不过,更让我头痛的事是我带来了两条连衣裙却不知道该穿哪条?
“我说,黑的比红的好。”
于帮我作出了选择。
殷勤好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当我们乘座的小车在警车的护卫下在长安街上呼啸而过的时候,我真真的被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感动了。
不仅如此,在吃住方面也是极尽地方之谊的。美中不足的是,客人被“看管”的太严,没有行动“自由”。
小车沿着宽广的长安大道一直将我送到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领导人开会和办公的地方。
李进同志特意将会见的地点安排在人民大会堂,由此可见她对我的重视和尊敬。
官方的媒体也全都被调动起来了。
新华社的摄影师和各大报社的记者蜂拥而至,镁光灯不停地闪烁,让我觉得自己一下子就成了电视明星一样,竟有了几分飘然然晕乎乎的感觉。
前厅里云集着许多在李进同志身边工作的人员,其中包括有主席的亲侄女——外交部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