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耐心。再后来,大地震,犬戎族的侵略,再加上幽王的倒行逆施等一系列的天灾**,强盛了大约300年的西周最终灭亡了。

    后来到了东周,前半段称为春秋,是诸侯之间争相称霸的两百多年;后半段称为战国,是诸侯之间互相征伐的两百多年。要称霸,就得富国强兵;要征伐,还得富国强兵。在这样的峥嵘岁月里,各诸侯国不但要提高自己国家的经济水平,还要招贤纳士,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水平。在那个时候,私学已经慢慢地兴起了,形成了许多的思想学派,加上当时各国统治集团的倡导,各家为了让自己的思想主张成为国家的正统,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

    (以上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这样,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

    面对仁德,就是我的老师,我也不会同他谦让,这是孔子关于道德的一句说教;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这是孔子关于修养的见解;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孔子在为人处事上,一向很谦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态度;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了,这是孔子对统治者的劝谏;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孔子从来都没有否定过任何一个人存在的意义。

    孔子的英文名称为fucius,是“孔夫子”音译过来的。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周朝灭亡商朝之后,周天子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孔子的祖上就成为了宋国的贵族。在后来的动乱中,孔子的祖父逃难来到鲁国,并落地生根。

    (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小归在这里谢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