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彪也有些无奈,他自然明白袁常有所准备。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想着替刘协解围,不让他一直被袁常给逼迫,以致于太过难堪。谁知道,刘协竟然没有深思熟虑,就这样顺着他的话开口,一点沉稳的气势都没有。     “陛下,此事无妨!”     袁常淡定的说道:“陛下的妃嫔宫女以及诸位大臣的亲眷护卫家仆等人,臣自会留下一万兵马随行护卫,想来有这一万护卫,任何贼子都要三思而行,不知陛下以为可否?”     “幽州牧行事妥当,自是没有问题。”     刘协讪讪的称赞了一句,这时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的行为有些冲动了。因此,他也不准备继续反驳了。否则,真的惹怒袁常,演变成董卓、李傕他们那样的情形,刘协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只是换个都城而已,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情况再糟糕,难道还能比当初董卓的时代更糟糕?董卓完全不把天子和百官放在眼里,袁常和曹操明面上还把他当成天子,就冲这一点,比之董卓好了无数倍了。     只是,刘协打算放弃了,董承却是还打算努力一番。即便迁都幽州真的成了定局,也不能让袁常太过轻松。     因此,董承便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迁都幽州,确实可以更加及时的应对北方异族的情况。但是,中原腹地的情况也不能因此而松懈。即便天子仁德,也不乏有些不轨之徒,若是朝堂远离百姓,又能如何及时的应对这些情况?故而,幽州牧,本官以为要迁都幽州,这个问题不得不解决。否则,天下的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若是因为北方几个州的百姓而放弃其他各州的百姓,对于其他州的百姓来说,岂不是不太公平?”     “国舅所言甚是,这一点确实我的疏忽。”     袁常平淡的回应了一句,似乎也认可了董承的话。刘协听了眼睛一亮,如此一来,迁都似乎又有转圜的地步了?不过,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刘协并没有立即跳出来跟风,保持淡定的姿态,只是目光扫了一眼袁常,意思是说这个问题交给袁常来解决了。     袁常当仁不让,开口道:“当然,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需要再设立一个陪都便可。”     董承心中暗骂一声,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古往今来,多有国家设立陪都、或者下都等方式,来辅助都城。自己提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简直是给袁常送菜。他已经提出一个问题,袁常解决之后,他若是再提出一个问题,怕是被人看成是找茬的了。以如今的情形来看,董承悲哀的发现,没有人能够帮得了他。     “没错!”     袁常点了点头,肯定道:“就是设立一个陪都,如今各州州牧虽然名义上还是陛下的臣子,然而,他们却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如臣和兖州牧这般忠心耿耿的臣子怕是也不多了,故而,臣以为,陪都可设立在兖州境内。与京中设立同样的部门,具有实际权力,可对各州州牧行使检察职责,让他们明白,如今的天下还是陛下的。”     袁常说他和曹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在场的百官们虽然很想笑,但是,想想后果,他们还是强自忍着了。对于袁常这般逼迫天子的行径,哪里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对了,有一件事情臣却是忘了,如今见到陛下,自是物归原主。”     袁常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让刘协和百官们有些纳闷。随后,便见袁常从袖子中掏出一个方方正正的檀木盒子,在众人面前开启,而当看到盒子里躺着的东西时,不仅是刘协,百官们也都愣住了。     “这是…”     “真的假的,此物为何会在幽州牧手中?”     “传闻此物不是在孙坚之手,后来落入袁术手中,怎么会?”     没错,袁常献给刘协的便是传国玉玺。当初十常侍作乱之时,汉灵帝好歹还有一丝理智,知道只要传国玉玺还在皇室手中,大汉的江山便依然稳固。因此,他便将传国玉玺交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