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源府城五十里外,有一山,号:眉山。这眉山自古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儒生,众儒之中,以“三苏”为首,三苏之名,大宋无人不知。
有先圣苏洵论、有大圣苏轼,有大儒苏辙三篇,眉山乃是陆王心学正宗。
清晨时分,眉山书院的新一天开启了,朗朗读书声自书院而出,无数儒家学子们在齐声诵读。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儒生们诵读的乃是儒家一书,此乃圣人孔子的笔录。儒家至理流传大宋,这论语乃是眉山儒生必诵之物,论语通即悟心学,故而眉山儒士皆依此书。
学院内,书声郎朗,心学在此地可见其兴盛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眉山书院后山,有浩然正气冲天而动,只听有人在高声读诵。
大宋词阵共分九阶,这首乃是六阶名词,读诵者非是旁人,正是大宋圣人苏轼。词阵能加持儒士修行,苏轼一曲词阵出,依稀间,整个眉山书院皆是弥漫起了浩然正气。
一曲词阵罢,苏轼站在山巅望向了远方。
竹林密密,丹花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杨柳映户,眉山书院后山风景韵味非凡,苏轼每日都会在这儿悟道,清晨时分,悟道正当时。
“二弟,有事找我?”
苏轼悟道之时,山巅却是缓缓来了一人,只见来人头戴高冠、身穿长袍、腰系玉坠,手上捧着一卷书。来人非是旁人,正是眉山书院院长,大儒苏辙。
“大兄,今日乃是月考,按照规矩,您该出题了。”苏辙到此,躬身行礼说了一句,开口间,他走到了苏轼身旁。
“今日考‘礼非理也’,我等以此为题。自今日起,眉山书院正式开启儒门之争……”苏轼神色淡然,低声应了一句,只见他挥手间,虚空中出现了几个大字,这边是月考内容。
眉山儒生修的乃是心学之道,大宋有“陆圣”、“朱圣”两位儒家教主,九渊先生和朱熹势同水火,半月前,苏轼得了陆圣的命令,故而,他按照要求定下了“非理”考核。
心门修的是海纳百川的新儒之道、程朱修的是守古正统,这考题,便是眉山在大宋点燃的“第一把火”。
“礼非理也”这题,完全是针对“理学”而出的。儒家有五德,礼义仁智信,朱家欲以“理”代“礼”,当真大大恶了心学一门。
“大兄,不知你何时离去?听闻圣上在为梁山府担忧,水泊梁山那宋江功参造化,怕是能呼风唤雨了,前线可还安好?”看罢虚空中考试内容,苏辙开口间,问了这一番话,他十分担忧苏轼的安危。
大儒寿命三百载,鸿儒更是能寿五百岁,那梁山府宋江乃是鸿儒境界,活了五百年的老怪物。此人水系、风系魔法双修,功参造化,盖世无敌,苏轼一直在为大宋征讨梁山府,不日便要再次出发。三征梁山府失败,苏轼已是大大丢脸了。
大宋建府,将疆域划为了六大府域,南有瀚海府、金河府、北有临江府、大源府、东有梁山府、西有镇江府。
“过了下元节,我便要率兵前往梁山府了,二征梁山无功,圣上已是有些不满了。日前,我请了大唐血圣前来为我助阵,来年,我定要平定梁山府……”
苏轼口中提到的血圣正是王勃,前些日子,岳义还曾遇到过他,他乃是血道大能,有他相助,苏轼平定梁山的机会,多了三成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