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所思所想写上去,完整这本册子,是不是很方便?”
李孝泉啧啧赞叹,然后笑道:“哈哈,我的茂儿可不是一般闺阁女子,要做到这一步没有深厚的学识却是万万做不到的!”然后看着李亦珏说道:“这样我就放心了,本来我还在犹豫呢。很想让你去游学一番长长见识、理理思路,别以为这是浪费时间,这可是对进士科考试大有裨益的!却又担心你时间太紧,耽误你读书,没有时间夯实基础。现在可好了,有了你二弟和三妹两个人帮你整理书籍,你却是可是放心去游学了。”
李亦珏说道:“爹爹,二弟此番若是连番考中,中了举人,他怕是忍不了三年再下场,我看明年的春闱他怕是也会想要试一试的。”
李孝泉说到:“胡闹!我们这样的人家心急什么?你都能等得,他怎么等不得?”然后又谈了口气说道:“大郎,不是我偏心,二郎在读书方面却是没有你这么有灵性的,我看着他今次定能考中秀才,但是大半可能性是中了增生或者附生,若是能考中廪生却是运气了,但是却是万万中不了举人的。”
李亦珏一愣,说道:“爹爹怎能如此说?我看二弟准备得极为充分,廪生不过是囊中之物,便是举人也绝对有能力一试的。”
李孝泉叹息着摇了摇头,说道:“大郎,你太小看天下学子了!”然后抬眼看着一旁李茂在那里奋笔疾书,笑呵呵地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说道:“看了大郎你给我的那本书册,我倒是有些期待看到茂儿的行为思路了。”
李亦珏看着李孝泉笑眯眯的样子,心中明白李孝泉为着能有李茂这样有才气的女儿自豪,也乐呵呵地看着李茂,心中也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妹妹而高兴。
虽然这个妹妹并不是和自己一个娘生的,但是李亦珏对她并没有很多的隔阂。因为他作为男子,从小到大都长于外院,极少受到内院妻妾争斗的影响。李孝泉为了培养李亦珏和李亦玮的兄弟感情,还常常强调他们二人乃是同一个父亲、同一个宗族,要孝悌友爱,因此,他对与自己不同母的二弟李亦玮没有很多偏见,对这个不与自己同母的李茂也没有任何偏见。
人就是这样,相处多了感情就深一些,李亦珏与李茂相处多了,自然也多了几分兄妹之情。甚至心中隐隐希望自己明年新婚的妻子也能有三妹妹李茂一般的学识水平,能够与自己琴瑟和鸣,交流沟通无碍。
李茂在一旁却是在奋笔疾书,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理会李孝泉和李亦珏的言语。
她短暂的思索了一会儿,便从记忆中搜索出了中的原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á]大人,侮圣人之言。”便将这整个句子都写上、便于自己思考。
这句话翻译过来便是:“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敬畏德高的君主,敬畏圣人的遗训。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君主,蔑视圣人的遗训。’”然后对这句话释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李茂觉得做这一类的题目很简单,只要掌握辩证法就好了,正着说一番,反过来又说一番,观点不左也不右,恰恰在中间“折衷”一下。就和她以前做公务员题目考申论似的,虽然她最后选择了律所栖身,但是也认真准备了公务员考试的!现在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思路又翻译称古文说一遍嘛。
首先当然是解释一通题目中的“畏大人之言”是什么意思,然后说出它的出处,不仅要“畏大人言”,若是君子,还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否则就是小人。然后一番天花乱坠的引用各种大儒的观点,务必写得辞藻华丽、文辞优美,也就是俗话说的“拽文”,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府试,一般的秀才,或者说京城里的秀才公们大概这个水平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