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杨潮提供的三千万两银子还有一千万两可以作为运营经费。
杨潮的第一笔二十万两金币已经送到,同样存到汇丰银行,将汇票交给詹天佑。
詹天佑早就通过越洋电报跟他在美国的同学、老师们联系起来,动用他们的人脉,同时也跟在华美国洋行进行了联系,经过对比之后,詹天佑决定跟美国在烟台最大的美孚洋行,清美洋行,以及上海的花旗央行组成一个洋行团,来融资和进行代办美国物资。
詹天佑跟这些人谈判,已经取得了一个不小的优惠,他打算烟济铁路全部使用美国筑路工具、并且购买美国钢轨铺路。
得到杨潮第一笔钱之后,詹天佑立刻向极大洋行组成的财团支付了第一步预付金,要求他们三月前将所用筑路设备送到中国,并且运来第一批钢轨。詹天佑打算工具和铁轨一到,立刻就开始在烟台和潍县同时铺轨,今年计划完成五十公里的铁路施工。
明年施工进行顺畅后,将能修筑一百公里以上,后年至少达到一百五十公里,基本修通烟台到潍县的铁路。再用一年半修到济南。五年内就能通车。
詹天佑的工程进度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个个赶来汇合的同学组成了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同时招募来了上千的闲散劳动力进行前期施工,又有杨潮的黄金支持,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会带来美国的设备和钢轨。
但是詹天佑动作太大了,引起了德国人的注意。
德国人派人去潍县秘查了一番,立刻就怀疑中国中国人在潍县修铁路,他们高度重视此事,立刻传会国内。
德国外务部立刻就向清政府发来措辞强硬的照会,要求清政府解释在潍县的修铁路行为,德国人实在是太霸道了,清政府虽然答应他们修胶济铁路,但是没说自己国内不能修了啊。
此时主持外交的袁世凯向德国人进行了解释,说朝廷准备修筑一条从烟台到济南的铁路。
这一下子就让德国人炸开了,他们发出了强烈的抗议,表示清政府修建到济南的铁路,将大大影响德国人胶济铁路的利益,要求清政府收回这一错误的行为,否则德国不介意使用武力。
面对德国人的威胁,清政府一下子就慌了,接连电令杨潮跟德国人沟通,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并且告诉杨潮,如果实在不行,铁路就不修了。
不修了?
杨潮折腾了这么久,不修了,就算清政府答应,杨潮也不能答应。
立刻找人查国际法,发现中国是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修筑一条自己的铁路的。清政府跟德国人签订的中,关于铁路部分甚至有“中、德两国自行商定此事;惟所立德商、华商公司,造办以上铁路”,等字样,表示就是胶济铁路中国商人都有权力参与,更何况自己修另一条铁路了。
德国人签订这个条约之时,也是迫不及待想让清政府签字,好把肥肉尽快吃到嘴里,同时也不得不顾及国际法规和德国的形象问题,因此条约内容中,其实并没有特别霸道蛮横的词语。
杨潮发现其中并没有独占权,虽然列强间已经达成了一系列妥协,包括划分在中国势力范围,互相间不侵犯对方利益,但是那是他们之间的默契,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留下,真要耍流氓谁也奈何不了谁。更不用说约束中国了。张作霖后来不是在东北修建过跟南满铁路平行的铁路来跟日本人竞争吗,张作霖做得,杨潮就做不得?
所以杨潮打算据理力争,立刻从上海雇了一个美国律师,让他作为顾问,然后杨潮跟德国人积极的交涉起来。
同时将这件事闹到国际社会上,通过各国的报纸刊登中国的权力主张。
德国人立刻表达出强硬的态度,表示将去年刚刚服役的战列舰巴巴罗萨号开到青岛。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