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巡抚周大人。”

    袁世凯说着又拿出一封信来。

    山东新任巡抚是周馥,这也是一个淮系嫡系人马,甚至可以说是淮派势力中,最根正苗红的老前辈了。

    淮派势力,是李鸿章一手组建淮军而兴起的,袁世凯的叔父袁保庆就是淮军大将,可是跟周馥相比,别说袁世凯了,就是袁保庆都只能靠边站。

    因为淮军本身,就是李鸿章跟周馥两人一起组建的,只是周馥此后一直站在李鸿章背后,以幕僚参军的身份默默的为李鸿章做事,所以才不显山不露水的。

    周馥对李鸿章的意义,也远比袁保庆等将领,更不用说袁世凯这个淮派二代人物了。

    当年刚刚组建淮军,李鸿章一个月五两银子的俸禄,其中三两直接就给了周馥,因为周馥母亲有病需要治疗,这二人堪称是鲍叔牙和管仲那样的好朋友。

    之后李鸿章编练淮军,周馥帮他谋划,李鸿章组建北洋舰队,周馥是海防支应,负责给北洋水师发军饷。帮李鸿章筹措修铁路,办矿物。几乎李鸿章所有的政务他都参与了。只是一直默默的跟着李鸿章,躲在李鸿章庞大的阴影之下,无怨无悔。

    李鸿章也不是没有给周馥争取过官位,可是周馥一直以来也就是做到上海海关道这类职务,不得不说他也是因为李鸿章太璀璨了,而被打压的,因为谁也不想看到李鸿章势力太过膨胀。李鸿章为曾想为周馥谋求一个河道总督的职务,却因老对头们的反对而失败,为此甚为气愤:“吾推毂天下贤才,独周君相从久,功最高,未尝一自言,仕久不迁。今吾年老,负此君矣。”

    李鸿章死前,李家人也是用电报把周馥叫道跟前,李鸿章最后咽气的时候,是周馥手抚他的眼睛让他放心,告诉他该办的事情,他们会给办了,让他放心去,李鸿章这才闭上了眼睛。

    就这样一个李鸿章最信任,认为功劳最高的人物,在李鸿章死后,才能获得大任,成为山东巡抚,接替袁世凯的职位。

    离开总督衙门之后,杨潮回到住处,立刻就拆开了袁世凯给周馥的信。

    不是杨潮要偷窥,而是心里清楚,袁世凯写这封信其实就是给自己看的,假托让杨潮有困难拿信去找周馥不过是托词罢了,杨潮相信,袁世凯早就跟周馥交代过了,交代的内容就在信里。

    果然心中袁世凯直言不讳的表示了他对杨潮的欣赏之意,要周馥多多支持杨潮在山东的作为,同时表示,凡是与青岛德国人沟通交涉之事,可全权托付杨潮办理。

    袁世凯是在用这封信来拉拢杨潮啊,比载沣用一堆金银珠宝来的更高明。

    杨潮领会了袁世凯的意思,又在北京待了几日之后,立刻就南下了。

    坐船直接到烟台就好,因为登莱青道的衙门就设在烟台,自从第二次ya片战争后,烟台成为口岸,道台衙门就搬到了这里,不过这次杨潮手里有增加了一个地盘,那就是胶州。

    显然朝廷各方对杨潮到任登莱青胶道还是很清楚的,这几个州府就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尖端,北面是被英国人割占的威海,南边是被德国人割占的青岛,在这个地方当道台,不精通洋务还真是很麻烦的事情,因此杨潮就是毫无争议的最合适的人选,将胶州划归杨潮统辖,也是将杨潮辖区德国人的殖民地连成一体,方便杨潮处理跟德国人的事务。

    杨潮一靠到烟台的码头上,早就有登州、青州、莱州和胶州的三个知府一个知州等着了。

    “下官等拜见杨观察!”

    道台本是分巡道,理论上只是监察的官职,跟县令等实权不同,但是事在人为,李鸿章就算只挂一个大学士的时候,谁还能小看他,能不能拥有实权,那是要经过复杂的权力斗争之后的结果。

    当然如果上面有人的话,掌权就会容易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