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逆水行周最新章节!     御苑,小戏台上正在表演戏剧,剧情进入关键阶段,后宫妃主们看得入神,刚走到门口的宇文温,见着如此情形,直接“擦门而过”,转到另一边的小凉亭去了。     时值深秋,天气凉爽,所以坐在凉亭下的宇文温感受着秋风到也惬意,干坐着有些无聊,便开始琢磨事情。     方才和杨济一番交谈,提起棉布,宇文温当然不是闲来无事这么问,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棉布取代麻布,已成必然趋势。     虽然棉布、麻布各有优点,但总体而言,棉布吸汗、柔软、适应性更好,必然胜过麻布。     再过得十来二十年,周国境内棉种植全面取代麻种植,将会成为现实。     而按照历史的轨迹,棉布取代麻布,成为寻常百姓使用的布料,要到元明之际。     历史的进程提前了将近六七百年,不是宇文温多有能耐,而是他改变了“传统观念”而已。     在这个时代,棉花被称为“吉贝”,棉布被称为“吉贝布”,域外番邦时有进贡,所以中原朝廷,对这种布料不能说很陌生。     却将其当做域外特产,从未想过要在国内推广种植棉花,然后推广棉纺织。     吉贝(棉花),只是花园里的一种观赏花而已。     麻纺织,已经在中原存在了数千年,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布就是麻纺织而成的布,正如吃饭要用筷子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官府向百姓征税,收的都是实物税,包括田租(粮食)、布帛(丝绸、麻布)或者丝(生丝)麻(麻纤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没有谁想过把形如观赏植物的吉贝(棉花)当做税来征收。     因为没有用。     直到宋元之际,有黄道婆流落崖州(海南),从当地人那里学来了棉纺织技术,还有相关的纺织设备,才将成熟的棉纺织技术带入中原。     到了明初,朝廷开始大规模强制种植棉花,棉布全面取代麻布才成为事实。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棉纺织对于中原而言是舶来品,还是民间自发引进的先进纺织技术,历代朝廷并没有想过主动引进,随即便在南北朝时期就知道吉贝布,但中原的棉种植、纺织发展很缓慢。     而现在,宇文温只是补上了这一环节。     朝廷主导“技术引进”,那么棉纺织的推广自然要比民间自发引进快很多,而眼下的棉纺织技术,来源也确实和“历史上”一样,源自琼州(海南)。     而琼州本地的棉种植、棉纺织技术,当然也是舶来品,是海外番商带来的,其最终源头,来自天竺。     棉花的原产地之一就是天竺(印度),那么棉纺织、棉印染技术,在这个时代自然是天竺最强,宇文温本人当然不知道相关技术,所以中原棉业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当然是靠“技术引进”。     以已经很成熟的水力纺织(麻纺织)技术为基础,组织技术人员攻关,加以改进,使得棉的水力纺织得以实现,于是,纺织业的“无缝连接”成功,棉布的时代即将到来。     听起来很容易,数百字就能概括,但宇文温为了实现这个“小目标”,花了二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     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又有几个皇帝在位时间超过二十年?对于皇帝们来说,有空做什么不好,闲得无聊引进技术发展棉纺织业?     种棉花还不炼仙丹,不说长生不老,多活几年不更好,棉布做得到么?     从宇文温南征岭南开始到现在,过了二十年,无数人为此呕心沥血,才有了如今的成就,不是他随便动动嘴就有的。     宫女端来小食、美酒,宇文温在凉亭里自饮自酌起来,这种情况下,应该吟诗助兴,诗有现成的,那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开头几句用在此时再合适不过,宇文温喃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