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我与人相处时应遵循的‘人生之道’。”
小说《商道》全面、真实地映照出韩国社会的一个断面。崔仁浩自己也说“曾担心经济不景气影响小说的销量,因此也为虽然整个国家经济状况不佳,但人们反而更乐于读此书而感到吃惊。”
事实的确如此,《商道》的热销经在告诫我们,现代韩国在寻找什么样的人生榜样。
“热心工作的企业人士们,常常因为生意上的事而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许多人读了此书后顿感悟人生,重新找回了自信。”
――《韩国经济新闻》2001年4月5日高斗炫记者
56岁的小说家崔仁浩是个“青年”,尽管去年秋天崔仁浩已当上了外祖父,但他在小说创作方面依然充满青春活力,俨然是一个“青年”
最近,崔仁浩的大河小说《商道》(全五卷,余白出版社)销量突破200万册,这使人们对崔仁浩笔下的“都市文学、“青年文学”及“历史文学”关注与热爱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我于上月30日采访小说家崔仁浩的主要原因。
我在汉城文炫洞一座西式公寓的庭院内拜会了崔仁浩先生。当时,尚未融化的雷一堆堆整齐地排列在庭院内外。据崔仁浩先生介绍,他最近每天早晨都去爬清鸡山(音),他喜欢以“124部队共匪般迅捷的速度”快步攀上山顶,然后再漫步而下。
崔仁浩说:“报纸刊载小说对发现好的作家,宣传优秀的作品,功不可没。”事实上,报刊上连载过的崔仁浩的小说几乎不不计其数。
正如作家所说的那样,1973年,崔仁浩以不过26岁的年龄,就创作了著名小说《星星们的故乡》,成功地塑造了小说的主人功“京雅”。从时起,崔仁浩就进入了韩国著名小家的行列。
《商道》最初也是一部报刊连载小说。200万册的销量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就如今出版业日益萎缩的现实来说,200万册的销量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奇迹。
这部小说将19世纪的真实人物、朝鲜巨商林尚沃的故事,与虚构的欲以汽车轮子征服世界的麒坪集团总栽金起燮的遗物寻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故事真实感人,情节引人入胜,所揭示的哲理震撼人心。林尚沃以义州之宝人参贸易开始经商之路,以征服中国商人起家成为天下第一商,后又将平生财富全部返还社会。
书中,小说家“我”从探寻车祸辞世的金起燮总裁遗物中发现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之文句的含义入手,将林尚沃的故事与金起燮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财产上要公平如水,做人要正直如秤的、真正的商业精神。
崔仁浩说:“《商道》的构思最初始于10年前。大韩帝国末期出生在义州的史学家文一平,日帝时期(指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36年殖民统治时期――译注)曾在《朝鲜日报发》社担任过编辑顾问,我看了他撰写的大约30章的关于义州商人林尚沃的短篇评传后,便决心以林尚沃的故事为素材进行文学创作。但我想创作的并非是林尚沃的传记,而是准备以小说的形式再现林尚沃的一生。我是想借林尚沃的故事,将我内心所希望的商业之道展现给广大读者。”谈到这时,崔仁浩又说,“从创造了《星星们的故乡》以后,这是我第一次对创造一部小说怀有如此强烈的欲望……。”
今年春天,文学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崔仁浩中短篇小说全集》。崔仁浩称,当时自己在校对全集的书稿时对先前的作品又有一些新的感悟。他一边校阅《酒鬼》、《见习患者》、《他人的房间》等作品,一边想:“如果没有80年代以这些小说为蓝本的电影版的发行,而只有文字小说本身,那么我还会成为现在这样著名的作家吗?……。”看到黄淳源、徐廷洙、金基昌等韩国著名的艺人们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