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六月天气,傍晚的风盈盈拂面而过,还带着些夏日的热气,乡下地方,蚊虫嘤嗡嘤嗡的飞上飞下四处叫唤。

    夏日的日头落的晚,都到了饭点夕阳还不愿离去。

    橙色的夕阳光洒在地头上,给地里的庄稼渡上一层金光。

    李三刚从地里锄完草回来,路过自家农田,又来看看麦子。

    庄稼人一年到头就靠这些粮食糊口,这些都马虎不得,细心照料些才能有个好收成。

    好在今年天气不错,麦子都长得不错。

    种时候麦田这边一般没什么人,最近都在忙活地里,田里没什么事可忙,再过几月收成了每家每户才转战到这边来。

    宛月站在不远处的大柳树下,手里拿着刚从家中拿过来的两块野猪肉馍,热乎乎的还冒着香气。

    她往四周看了看,见除了她和李三别的人一个没有才往李三那边走过去。

    “弦之。”林宛月在李三身后叫他,声音清清脆脆,软软糯糯的,分明是北方人,却又叫出了南方姑娘的韵味。

    李家世代为农,自然取不出李弦之这样的名字。

    当年李母生了三个儿子,按大小论,老大叫李大,老二叫李二,这小儿子理所当然就是李三。

    但李三十岁那年女皇招贤纳士,广招有志之才,四处掀起读书之风。

    正是那年,桃花村来了个教书先生,考中过秀才,但怀才不遇,后来考了好几年连个举人都没考中,便不再做高中在朝做官为国效力的梦了。但这个教书先生却又极有想法,想着乡下人只知种田,肯定埋没了许多读书的料,挥一挥衣袖,就带着媳妇孩子从清水县来桃花村了。

    不止李家三兄弟,村子里好多二娃大牛麦子之类的名字都被教书先生改了。以备几年后若是高中状元去朝中做官,此类名字难登大雅之堂。

    李三正在拔麦子里夹杂的几株草叶子,听到这声音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了,林宛月从小跟他后面跑,最喜欢跟他上山下河,他上树掏鸟窝她就在树下递手,他下河摸鱼她就在岸上拎着鱼娄接着,总之林宛月就是他的小跟屁虫。

    李三也不用回头就答话:“小丫头片子,谁让你叫我名儿的,没大没小,叫三哥。”

    林宛月从小嘴甜,对着李三都是三哥三哥的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不爱喊他三哥了,竟然叫起来名字来。说实话,叫他李弦之这个名字的除了教书先生和他的小女儿李若,就只有林宛月了。

    林宛月没准备听他的话,而是走到他面前,递过手中的馍:“给,我娘刚做好的馍,你摸摸看,还热乎着呢,我知道你肯定还没回家,这不赶紧就从家里给你送过来了。”

    想了会又怕李三不要,赶紧接着说:“你别不要,里面的馅是用你昨天送我的野猪肉做的,可香了,我爹总教我做人要知恩图报,你看我知不知恩,昨天收到的猪肉,今天就来报答你了,你还不快点夸我。”

    李三笑着哼了一声,把馍推回去,说:“我还就真不要,猪肉大半头都在我家,我娘肯定也做了馍的,指不定还炒了野猪肉,还做了腌肉呢,到时请你来吃啊。知恩图报的道理我也懂,当年我爹病重,家里的钱给他看病都用光了,被县里的大夫赶回家来,都是你爹不求回报分文不收的给我爹看病,虽然到底没留住他的命,但当年的这个恩也该我们李家人谨记一辈子。不管什么时候,雪中送炭都比锦上添花难能可贵。”

    “我也不是什么人都给的,就村西那家,那个刘痞子,你看我搭理他不,每次我上山打猎他跟在我身后想沾我的光,我给他几脚踹走了,瞧给他能的,一天天的就知道打姑娘寡妇的主意,没给他揍个几天下不了床算他好的了,还想跟我搭伙打猎,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林宛月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