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天津卫,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其中粮、盐两个经济支柱更为显著。

    南方的物资都需经天津卫转运,特别是漕运开通之后,不论海漕还是河漕,江南的漕粮都要经过海河运抵京都,漕粮的转输带动了天津卫的运输业和商业的发展,在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三河交汇的三岔河口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业区,货栈、钱庄、会馆等行业应运而生,集市贸易也随即兴旺,“人烟稠密,交易频荣”,繁荣景象另人叹为观止。

    保成虽说是过来办事,只是真到了这边,却整日里与明蓉一块儿四处游玩。

    现在的天津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游览的景点名胜,远没有现代那么具有特色,不过从清朝整体看来,这里真的是繁华的不像话,街道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不停就有一队又一队载满货物的车队经过,来自字面八方的大小商人、贩夫走卒络绎不绝,街道两边各种店铺热闹非凡,各种奇珍异宝、古董洋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更不必说是一般的物件。

    明蓉跟着保成逛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乏了,其实关键是人太多了,若是逛个街总是陷在人堆里闻汗味,那谁还会有兴致?

    保成将她半揽在怀里,带着她进了一家茶馆,“先在这坐着歇会儿吧。”

    那边小二哥已经乐颠颠地过来招呼:“这位爷和夫人,里面请,小店各种上好茶水,美味点心,任爷和夫人挑选。”

    保成本不耐他的聒噪,只是因为那小二唤了明蓉一声“夫人”,他淡淡地笑着,两指取出一颗碎银子打断了小二哥的话,“楼上可有雅间?”

    小二哥眼睛一亮,眼睛自那碎银子上瞥过,然后连连点头,“有有,爷和夫人这边请。”

    到了二楼,保成将那碎银子往小二哥那边一抛,“上一壶最好的茶,几样合口的点心。”

    “是是,马上就上,爷和夫人请小坐片刻。”

    保成带着明蓉进了雅间,在她眼睛上亲了一下,“可是累了,坐一下吧。”

    明蓉瞪了他一眼,“我怎会这么容易累了,不过不愿在那人堆里罢了。”起身站到窗边,看着楼下拥挤的街道。

    “抢钱啊--”

    明蓉听着呼声定睛一看,街上两人正在互相追赶,前面一人是个半大的小子,手里攥着一个褐色的包袱,一边灵活地在人群里钻来钻去,一边还警惕地朝后张望着。

    后头一人却是个年轻的书生模样,身着蓝色的袍子,皮肤白皙,一看就是不经常锻炼的那一类,这么奔跑着就体力不继,加上人潮的阻拦,很快就被那半大的小子给甩下了。

    “这街上这么多人,就没人帮忙拦着一下吗?”明蓉有些奇怪。

    保成自她身后环上她的腰,在她耳边道:“这不过是常见的事,哪里还有人掺和,何况,那孩子身后恐怕是有人的,谁会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去得罪旁人?”

    “身后有人?”

    “这天津卫本就是纷杂之地,四面八方走南闯北的人都在这里聚集,而且钱物流动也大,难免有人见财起意,捣乱、陷害、暗杀之流不甚枚举,时间长了,死的人多了,孤儿也就多了,于是便有人收养了这些孤儿,平日培养他们偷窃,自个儿坐等财物上门。”

    明蓉立刻就明白了,没想到这种事大清朝就已经出现了,本想问一句“官府怎么不管”,想想还是又算了,这话问着就像有官员贪污而上头领导怎么不管一样,都是白问。

    那书生慢慢地汇入人群消失不见,大街对面的客栈里突然被扔出一个人来,随即又扔出一个妇人和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女孩。

    只听那扔人的掌柜指着他们破口大骂:“你跟我说缓两日,这都缓了几日了?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