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夫”之说,心下亦起了疑虑。

    荣府传言尘嚣甚上,薛家母女自然不会一无所知。当年她们刚入贾府时,因着与王夫人好,各处又打点的好,阖府上下皆赞宝钗“行为豁达,品貌端庄”,又说黛玉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那时薛家母女便知道贾府下人的口舌厉害,却没想到这才几日的工夫,自家也切身领会了。

    薛宝钗身为商贾之女,却自幼得父亲喜爱,教其读书识字,认为其比奶兄还“强过十倍百倍”。薛宝钗亦因其从小博览群书,虽在为人处世上手段圆滑,口口声声“安分随时,以针黹为要”。但其秉性里却有一股子傲气,即便身处公府仕宦之家,也处处要强,从不肯落人褒贬。

    此刻闻听荣府下人蜚短流长,她哪里受得住。整日里闭门不出,郁郁寡欢。倘若是在平日,早有王夫人打发周瑞家的前来探望,这会子却也没人理会。

    薛姨妈眼见如此,虽然心疼女儿,但思及薛家没了皇商的名号,生意也一落千丈,如今就算另有打算,也找不到比宝玉更好的良人了。再加上金玉良缘之说早已传遍长安。倘若薛宝钗能如愿嫁入荣国府还好,倘或不能,岂不是连宝钗的闺阁清誉也都有损?

    投鼠忌器之下,薛姨妈只能对贾府的流言故作不知,仍旧带着一双子女在荣国府中住下。只在每日探望王夫人的时候,每每提及“金玉”之事。

    王夫人虽然因着府中的流言蜚语心存芥蒂。但金玉之说原本就是她先提出来的,薛家母女上京住进荣国府一事,也是她最先提及。如今就算有了反悔之意,碍于两人姊妹情分,却也不好操之过急。只得从长计议。因此王夫人一味以贾母的态度来搪塞薛姨妈。贾母不喜薛家的态度显而易见,薛姨妈见状,虽心下不安,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盼望着贾母在木石良缘早已成空的情况下,退一步接受金玉良缘。

    然而薛家母女都未想到,贾母在林如海接走黛玉不久之后,便以膝下荒凉,孙女儿们太少不够热闹为由,从保宁侯府接来了史湘云。

    史湘云乃是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儿,因其父母早亡,从小被叔叔婶婶抚养长大。同宝玉亦是青梅竹马。又因其秉性率直,快人快语,颇受贾母的喜爱。贾母怜其年幼,时常便将她接到身边。因此史湘云同荣府上下极熟。

    若说起来,因着史湘云的脾性好,薛宝钗同她也是极为投契的。两个人素来以姊妹相称,直比亲生姊妹还亲近些个儿。薛宝钗更是每每在世人面前称赞宝钗,恨不得自己真有这么个姐姐。

    其言语可爱之处,确比林黛玉那个惯会拈酸吃醋耍小性儿的人好多了。

    然而再好的姊妹,倘或牵扯上两女争一夫的事儿,总归尴尬。贾母竟在这个档口儿接来了史湘云,薛家母女深思起来,心里总有那么一丝不舒服。

    好在史湘云过府之后,每日仍旧大说大笑,爱玩爱闹,待人接物同以前未有不同。薛家母女这才渐渐的放了心。

    如今却说史湘云来了贾家,同姊妹们好一阵说笑之后,因未见宝玉,少不得问道:“爱哥哥怎么不见?”

    贾母便笑道:“听说他的一位好友跟着班师回朝的粤海水军回京了。他们几个商量着要给那位好友接风洗尘。一连几日都是早出晚归的。你再等会子,他也该回来了。”

    说话时众人不免又提及这位从粤海立了大功回来的少年将军柳湘莲。要说这个人,原本也是世家子弟,从小父母双亡,又不爱读书,专门喜欢客串风月戏文,吃酒赌钱,耍枪弄刀。众人原本以为就他这么混日子,长大了也没什么出息。却没想到这人在几年前竟突发奇想跑到粤海参了军,又立了那么一份大功劳。如今才十六七岁的年纪,军功累积竟成了大将军。在庆功宴上又得了圣人的青眼,可见前程可期。

    据说现如今长安城中打柳湘莲主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