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观赛的人也都各自骑马,在场中慢跑闲玩。董叔谨和秦愈都凑在夫子跟前,董小璇骑马高乐去了,沈妱便出了赛场,信马由缰的走着。

    她断定徐琰不会逗留太久,因此在这里等着他,好寻个由头带他去此行的目的地。目光扫了一圈没在人堆里看到他,忽听背后一声“沈妱”,回身时就见徐琰已策马向她走来。

    “西山秋景不错,要不要去转一圈?”徐琰一手执缰,很是闲散的态度。

    沈妱菀然一笑,“西山脚下有处村落,比这里更美,殿下要不要去瞧瞧?”

    “好。”徐琰答得简洁。

    这一带山高水旷,两侧山峦起伏,秋日里树叶渐渐变了颜色,红的、黄的、墨绿的交织如画,高旷蓝天上云朵悠然飘荡,偶尔有山中隐士的琴声隐约随风入耳,策马其中时惬意得很。

    两个人拐过山脚后行了一阵,眼前是一处村落。沈妱熟门熟路,带着徐琰到了一处低矮的木屋附近。

    徐琰此时已明白沈妱今日是特意引他来此,倒是有些好奇。

    木屋共四间,中间的屋门虚掩,两侧的屋子却是开窗敞门,几个孩童或趴或坐,都在那里读书,有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坐在门外的石凳子上,若有孩子捧着书过去请教,他便耐心的解释。

    站着看了会儿,沈妱偏头问道:“殿下觉得这里如何?”

    “很好。”徐琰的回答依旧简洁。

    沈妱便笑了笑,策马上前,那书生听见马蹄声抬起头来,见了是沈妱,不由喜道:“沈姑娘来了。”说着便放下书本相迎,里面有几个孩童闻言,也叫着“沈姐姐”跑了过来。

    迎面而来的书生很腼腆,到了沈妱跟前时问道:“沈先生一切可好吗?”

    “一切都好,承蒙记挂。”沈妱笑着躬身,变戏法一样拿出个鼓鼓囊囊的锦袋,里面几个小袋子,装着蜜饯、糖糕之类的东西。她将东西散给那些孩童们,继而介绍道:“这是京城来的一位朋友,来瞧瞧这书屋。”抬眼见徐琰脸上并无愠色,便冲他一笑。

    徐琰也很配合的将目光落在那木屋之上。

    沈妱带着徐琰往那木屋走,又介绍道:“这位书生姓梁名栋,以前曾在书院读书,中了秀才后回家苦读,闲暇时就指点这些孩子们。”

    此时三人已走到了木屋跟前,徐琰踱步进去,就见朴素的几排黄杨木书架,上头整整齐齐的摆着些书,有些已经被翻得旧了,边角卷起,显然是常被翻阅。

    随意翻了翻,多是孩童启蒙的读物,往里的两架书相对干净些,内容则比最初的高深不少,大致一瞧,倒有循序渐进的意思。

    梁栋便道:“村里的孩子们买不起书,这些都是沈先生赠送的,可以给他们借阅。我闲时教他们读书识字,这些孩子长进都不小。”他又腼腆的笑了笑,“不过有些书被翻阅了太多次,损毁成这样,见笑了。”

    “这是好事。”徐琰瞧了瞧周围的孩童,又低头问沈妱,“这难不成又是你的主意?”

    沈妱颇有点得意,“这些孩子正是读书启蒙的时候,因为无钱买书,许多人求学若渴,却莫可奈何,只能虚度光阴。这些书虽不是值钱的珍宝,但给他们借出去读着,对孩子总有帮助。孩子们也懂事,拿了书也会小心爱护,读完了还回来,很少丢失。”

    “那这个册子呢?”徐琰随手翻着挂在门口的类似于账簿的东西。

    “算是借阅册吧,借出去时登记,还回来再销掉。毕竟也得有个规矩嘛。”沈妱解释。

    徐琰点头称许,瞧着那些或趴或坐的孩童时,绽出笑意。

    他既觉得有趣,便就势在木屋前的石凳上坐了,和韩栋闲谈,问问此书屋效用如何。

    两人离开时日色已经西斜了,徐琰大抵是没想到沈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