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称帝之后,西晋王朝开始新一轮变法。
首先就是分封制,司马家作为传统的世家,并不是说谁做了皇帝,谁就是司马家的当权人。
这种大世家门阀,还保留着传统门阀的格局,以宗族家主为中心。
既然司马家得了天下,那么在利益均沾的情况下,分封成为必然事件,否则很容易引起家族内乱。
而西晋刚刚一统天下,有些地方只是名义上,隶属西晋治理罢了,实际掌权者根本不是西晋王朝。
分封之后,司马家的实力变得涣散了,不管是兵力还是经济方面,都被分割成无数份。
在盛世之时看不出什么,一旦出现什么风吹草动,这样的一个体质很容易崩溃。
也正是因为分封制,消耗掉司马家这个庞大的世家门阀,多年来的积蓄和底蕴。
司马家在分封之前,就收回了各州郡府兵的权利,分封下去之后,各路藩王都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整顿自己的领地。
整顿领地因人而异,有些人有政治能力,很快在自己封地发展起来,有些藩王耗尽家族底蕴不说,还把领地弄得一团糟。
默克罗杰一直没有出现,别说大月氏没出现,就连大食国和突厥等外族,也极少出现在中原。
反倒是那些久居中原边界,一直以游牧为主的民族,乘着西晋王朝混乱不堪,渐渐开始露出爪牙。
最开始是匈奴人,南匈奴被河北四庭柱打怕了,除了那些归化汉室之人,许多南匈奴人,都逃到了北匈奴。
如今中原统一,按理来说应该更加繁荣昌盛才对,可司马昭废除了州郡制,改用分封制,就连中央行政都换回九品中正制,原来的三公九卿制度也被废除了。
北方幽、翼,并,西凉等地,被一些无能的藩王把控着,再加上这些地方的外族特别多,经常出现一些小摩擦,最后愈演愈烈就连藩王也无法压制。
西晋王朝懦弱无能,司马昭一心只想当皇帝,却没有治理一国的才能,偌大一个中原,几千万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被几个游牧民族欺负。
有道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就连乌恒这种频临灭族的小部落,都敢在辽东半岛称王称霸,劫掠汉室子女为奴为婢。
像鲜卑这种大族,又怎么会放过这种机会呢?
黄巾之乱时,鲜卑族都敢南下河内劫掠,即使后来被打出关外,可是西凉之争时,鲜卑族再次出现在战场上。
原来逃亡到北方的南匈奴部落,在北匈奴部落的支援下,再次回到雁门关外,跃过长城进入中原腹地,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由北匈奴、鲜卑族、羯、无羌、氐氏,五个牧部落联合的大联盟,开始跃过长城劫掠中原腹地。
一开始司马昭也想把驱逐他们,可是真正行动起来,才知道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盘踞南方的各路藩王,不愿意爬山涉水讨伐外族,北方藩王谁也不愿意听谁指挥,都在各自为战。
中央政府兵力紧缺,根本无法跳动大军北伐,渐渐的助长北方各族的气焰。
鲜卑族占据着西凉之地,向关中长安而来,沿途烧杀劫掠不说,还击杀了一位司马家的藩王。
蛮狠的鲜卑族部落,不仅杀了这位藩王,还把这位藩王府上的女眷集合起来,当做双脚羔羊。
夜晚供人淫乐,白天当做牛羊斩杀吃肉,西晋王朝的不作为,让这些外族变本加厉,更加无法无天。
随着第一位藩王死去,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九大石胡等部落,纷纷跃过长城南下中原。
这些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的食人兽性,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三族的军队行军打仗,从来不携带一点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
这种军粮被称之为双脚羊,意思两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