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龄家三间屋子不大不小,厨房和稻草房很小,三间都是稻草顶,但厨房和正屋是土坯房,竹篱笆围着屋子成了一个小院子,篱笆边种了一圈的菊花和茉莉花,稻草屋看是有意境,但是一下雨那就麻烦了,经常上演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景,“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那时的黄龄一家可忙坏了。虽然不会出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但是飞走的稻草让他们一家捡好久,以前黄龄觉得茅草屋好有意境,但现在坚决不再爱了,她现在希望住在广厦了。
院子的左边是厨房,厨房边是一堆梁氏自己开的菜园子,用石头围起来,种了一些韭菜,大蒜小葱什么的,青翠欲滴,长得精精神神的,一看就知道梁氏认真地伺候。但是一茬菜只够吃几天,家里的菜基本是野菜,像马齿苋,折耳根,荠菜,蕨菜等,天天吃盐水菜,只有过年过节才吃一点点肉,油又是金贵的东西,不肯能天天有,只是一家人素的不行了,弄一点来拌饭,尝一下荤,所以黄龄一家过得很清贫,村子的人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村里的孩子都是黄黑黄黑的,瘦瘦弱弱,都是像前世中东难民一样。曼大妞和黄龄小妞还好有个爱干净的娘亲,衣服破烂但干净,整家人也是整洁的。院子的右边是杂房,放了一些锄头,镰刀,犁,铲子,镐,扁担,箩筐,麻绳和大量干柴等等,家里没有牛,只是春耕时带上几个鸡蛋,向同村的富农借。
黄龄家里的水田只有两亩,村里的山地是可以自己开垦的,黄贵和梁氏就开了两亩,但是山地肥力不够也种不出什么,一家人交完税,剩下的勉勉强强够一家人吃一年,所以黄贵一般都在镇上的杂货店做杂工,什么活都干,再加上梁氏绣花补贴一点来交养老费给黄龄爷爷奶奶。
黄龄家有养十来只只鸭和鸡,梁氏想等到钱够了再抱两只猪仔来养,所以再屋后搭了个猪棚。家里本来没有鸡棚和鸭棚,自从黄龄好奇去抓了大公鸡的红顶冠后被啄了一口后,她痛上了一整天,再说梁氏看不过去鸡鸭随地拉屎,叫了黄贵在菜园边用竹篱笆围起来。
黄龄家背靠一大片青山,最前的山形如蜈蚣,传说这山是大蜈蚣化成的,所以村里的人都称它为蜈蚣山。蜈蚣山连绵不断,包围了一小半村子,黄贵总对黄龄和大妞说“咱这村子没什么大灾大难,全靠这蜈蚣山的庇护。”
蜈蚣山边有条小清河,像一条小羊肠,绕过了黄龄家后面,梁氏每天洗洗衣服非常方便。河边的草甸很茂盛,河里还长着荷花,河周围生长着许多小菊花,有的黄灿灿,有的粉嫩嫩,有的白如雪,有的红如火,美不胜收,这地方最受小孩子喜爱了,男孩子因为河水不深可以抓虾蟹等等,女孩子爱这花儿的美丽,所以很是热闹黄龄不明白这背靠山,后临水的风水宝地,大家怎么过得这样穷。黄龄以后世的眼光看这里满满都是财路啊,黄灿灿的菊花仿佛是金子向她招手。黄龄看完这黄家村周围的环境,觉得自己带领一家发家致富已经事半功倍了,不由得心情和好,回到院子看这大公鸡也顺眼多了。
门外响起了曼大妞风铃般悦耳的声音,听到黄大妞对翠儿姐说要去钓鱼,更来兴致,“姐姐,姐姐,我也要去,要去钓鱼”,奔向了要进门的曼大妞。“不行,你还小,河边很危险”,梁氏大嗓门就传来了。曼大妞本想要带小妞去帮忙提东西的,一听梁氏的话也不敢了。“娘~~”黄龄拖着娇娇的鼻音向着梁氏撒娇,“让我去嘛,我会乖乖的,不去深的水里的,让我去嘛”。曼大妞看着小妞这么想去,好纠结,突然眼睛一亮,“娘,大头哥和蝶姐也去的,她们可以看着小妞。”
小蝶和大头是黄龄小叔黄顺的儿女,大女儿十一岁名叫黄晓蝶,小儿子九岁名叫黄晓鹏,因为晓鹏出生头比较大一点,就被人叫大头了,不过大头也像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