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证券期货等市场相当缺少人才。年青人不愿意做这行。当时我看到证券和期货市场上杰出的分析人员和经纪人十分缺乏。对此我十分惊讶。和国外相比,我们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计。我们的思维和语式陈旧落后,在行情发动和走势上,不止是股票,期货也只是简单的造势作庄,要么就是完全如影随形,唯国外马首是瞻,步人后尘。
比如连豆,事实上,由于大连商品交易所主力品种黄大豆1号为非转基因产品,而cb一t交易的却是转基因大豆,两者根本不能跨市套利。两者唯一的关联是其下游压榨产品一豆粕。进口的豆粕是可以作为替代品交割的。然而即使如此,两者的相关度也不应该是如此之高的。而一直以来,美盘涨则我们涨,美盘跌则我们跌,仍然是患有十足的软骨症和幼稚病。
再看一看我们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就知道我们距离西方式的发达金融市场道路是多么的遥远。在数据统计和分析上,我们完全依赖于国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民间组织的数据,此数据值得依赖,而且不断加以修正。
我想,期货市场吸引不了人才的原因,主要就是工资水平过低。当时交易所收取了过高的佣金,以至于期货经纪公司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比如大豆交易费用,交易所最少要收取总费用的2/3。留给期货经纪公司的就微乎其微了。那时大家都觉得,是在给交易所打工。那时所有的经纪公司都希望交易所降低手续费,因为大量的收入被支付给了发展期货市场等等收效甚微的市场推介上,结果都用在了餐钦,酒店,会务上。市场部同事经常会给我们讲很多段子,一些嘲笑交易所的贪婪,懒惰,无知的笑话。
还有,由于经纪公司过多,手续费竞争激烈。所以沦为手续费的恶性竞争,利润空间狭小,经纪人佣金也无法再提高。而且由于经纪公司多是民营,一向信奉劳工利益此消彼涨,吝于提高员工收入。因此也无法吸引人才。
现在比较流行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有效率工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高工资才会高效率,高工资才会高收益。表面它看似悖论,实则很有道理。第一,高工资保证员工体力智力处于最佳状态,第二,平均工资使员工不珍视工作,因为他可以换一家同样水平的公司。而高工资则使其努力保住现有职位,从而提高效率。但可惜“劳动力后备军”的存在,根本使这条理论失效。
所以当谢枫给我相对高出同业近3倍的工资的时候,我十分珍惜。
在当时,你能想象一个sales每月只拿800一一1200块钱的基本工资吗?
康乐乐从澳门回来,谢枫把我调到市场部。
我没什么可抱怨的。l一一ser不该抱怨。
你知道,这可不是卖苹果电脑或是《阿凡达》之类的电影。甚至是伟哥和星巴克。它们要么是真正值得推销的好产品,要么至少是保证质量的实物。
这种金融公司的经纪业务,这种sales,老实说吧,让我感到无聊。
在大学的时候,我看过一部很好的电影。1987年《华尔街》。由无性不欢的麦克道格拉斯主演。他凭借此片问鼎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演里边贪婪的投机者,戈登。他的名言是:“greedisg一一d(贪婪是好事)”。他的着装曾经让我认为很酷。典雅的双肩背带,质料高贵的白领蓝格子衬衫,还有灰色风衣。
但它同时也给了我这样的印象: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不过是另一种皮条客。
销售们都是这样:把有需要的人,和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人对接起来。
有时候想想:我们的,(或者用需求更专业一些。因为在市场里,需求并非是心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