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不同的反应
重庆,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大楼主楼为中国古典式木结构建筑,高敞的门前饰有碑亭墩柱二个。大楼建于高大的石台基上,形体庄重壮观。大门共分三道,中间一道比侧边略高,颇为巍峨。就是这座已看不太清的老建筑,当年,《华西日报》曾以“其一步一升的路梯,恰似象征着新中国未来的大路”一句来形容它的威严壮观。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室,蒋介石召集了他一群黄埔生正在开会,讨论这个所谓人民解放军。自从济南战役结束后,重庆国民政府的压力大减,再加上敌后中一共地方游击队等等之不安定因素,让日本此时对于中国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积极扶持中国人成立效忠日本的傀儡政权,日本对华由战争转为政治诱降。
日本作战方针最早为“三月亡华”,1938年11月第二次近卫声明表示“东亚新秩序应由中日共同主导”c“共同防共”c“经济提携”等,声称只要答应和解,就从华中c华南撤军,华北在名义上属于中国。日本仅用少量的资源即能引诱中国农工阶层加入皇协军的队伍,创造出大量的c不同名义的与日协作军,在经济上也诱惑资本受损的中国资产阶级,向他们开放日军占领区的实业投资。面对这些因素,国民政府中开始不断出现“中日和解”的声音。
同年底,第三次近卫声明发表,将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部分义务由中国分担,透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的调停,藉以从侧面诱导国民政府和谈,并承诺和谈成功后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归还租界。
日本态度转变引起欧美国家与中国的注意,其中欧美研判三次近卫声明的目标由中国转向苏联,这样的行动将有助于各国的利益,与慕尼黑协定类似,希望将日本的战火燃烧到苏联的土地上,因而欧美各国开始向国民政府派遣游说团劝说,希望蒋中正在各方利益没有太大损失的情况下,与日本达成停战协议。
受此影响主张与日本媾和的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到达越南。他在1938年12月29日发表“艳电”响应近卫声明,提出与日本“恢复和平”。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汪精卫在战争最为紧张之时的这番言论,被视作公开的叛国投降打击抗战士气。
1939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紧急会议,永远开除汪精卫党籍并撤销其一切职务。之后发生“河内刺汪案”,蒋介石派出特务企图暗杀而不果。
3月,汪精卫在军统策划的刺杀事件中生还,这使得他彻底投向日本,并于5月在上海与日本开展秘密谈判,年底秘密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
1940年,汪精卫在日本的保护下来到南京,以“还都”的名义于3月29日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同年10月10日,中一共一中一央随即提出:“结束一党专政,召集能真正代表民意的有权力的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宪政”,并抨击在国民党执政下,毫无政治自由可言。
1941年4月,因为某个不稳定因素出现在了东北,不到一个月,日本关东军灰飞烟灭。导致本应发生的《日苏中立条约》c《共同宣言》等历史事件没有出现。
“全国各报馆,各团体,各军队,中一国一国一民一党,重庆国一民一政一府,军一事一委一员一会,中一国一共一产一党,暨全国同胞们
不管日寇在芦沟桥这一挑战行动的结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和邪恶c光明和黑暗c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
因此,中一国一人一民解放军在北平郑重宣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核心利益不容侵犯
介于现有的国内国际政治军事形势,我们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正式加入席卷全中国的